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打听工资被开除!薪酬该成为秘密吗?
发布于 2024-5-23 9:59:54 阅读次数:
在某大厂,有一则硬性规定:员工间相互打听工资属于一类过失,是要被开除的。这个话题被丢到HR群里,瞬间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企业有用工自主权,通常会制定一些严厉的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无可厚非,而把“打听工资”直接列为“一类过失”,可以看出这家企业对员工讨论工资的反感程度,可谓到了极点。对公司来说,自然是更希望员工能把精力聚焦到工作本身。但也有HR说:“谈理想的永远只有老板,员工上班就是为了挣钱。”既然上班为了挣钱,关注工资也在情理之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除了关注自己的工资,也好奇别人的工资,属于人之常情。毕竟同样都是出来挣钱,谁都希望比别人挣得更多,更怕比别人少!相信大家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尽管公司明令禁止,也没办法阻止他们四处打听,最后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小喵就职某制造企业,公司内部员工相互打探工资现象频发,考虑到就算明令禁止也不一定能改善这种现象,公司也就没有多加干预。“真是不公平!明明干的活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他的工资会比自己高呢?”“我的工龄比他长、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他怎么能跟我拿同样的工资呢?”小喵跟领导反馈过几次,因为根治不了员工互相打探工资的现象,也没办法阻止员工离职。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总是高于实际水平,跟别人一对比,发现自己的薪资不如意,会挫伤工作积极性。工资保密,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工作热情的自我保护。HR小敏赞同小喵“公司制度明令禁止也无法规避员工私下讨论工资”这一观点,她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小敏就职于一家销售型的公司,老板也知道人都有猎奇心理,尤其是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好奇心更是爆棚,这是人性使然。人之于人才市场,都是明码标价的,员工能力和岗位不匹配时,价格才会成为秘密。企业根据岗位定薪,再匹配合适的人来胜任,这不该成为秘密,而是人才价值体现。上进的员工,看到同事远高于自己的收入水平,也努力向标杆看齐,争取更高的薪资。不上进的员工,看到别人拿的钱比自己多,为了自己的面子,要么自我突破了,要么就主动离职了。行业背景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不同,工资透明产生的结果大不相同。归根结底,员工关注的“工资是否透明”背后,其实关注的是“工资是否公平。”王姐在一家人力咨询公司任职,她曾做过一个人力项目。据甲方介绍,以前公司只有10多人,大家同吃同住,其乐融融。近两年,公司业务多了,员工发展到100多人了,问题也跟着来了。内部关于薪资不公平的声音越来越大,离职率越来越高。老板意识到,可能是公司管理机制出了问题,于是求助第三方公司。高层说:“从创业就跟着老板了,以前赚了钱,他心情好了,总是拿出一些跟大家分。”“这两年行情不好,大家干的活更多了,但是老板也没提分钱的事。”中层说:“这两年,公司进进出出一些新人,很多工资都比我们这些老人要高。”基层说:“公司的薪资体系太落后了,还停留在以前的同工同酬阶段,不同学历、能力工资差异不大。”“在这样的公司也不指望什么发展了,很多同事开始‘精神离职’、‘骑驴找马’。”一轮访谈下来,王姐意识到,这家公司反馈出来的问题,几乎都是薪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薪资体系问题。因此,解决薪资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建立公平的、合理的的薪酬体系。一次,一位顾客叫来了一车小混混,拿着铁棍,在海底捞门店闹事。店长杨小丽急了:“公司花了这么多钱装修,可不能让人给砸了。”这件事发生以后,很多人对这群死心塌地的员工赞许有嘉。这里的不一样,并不是单纯的给的更多,而是有着清晰的分配原则。这三个付薪标准,让几乎每一个海底捞人都能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结合海底捞的工作经历,王姐分享了薪资体系设计思路:能力付薪主要是指,企业依据员工能力来确定薪酬水平、晋升资格等。因此,对于按照能力付薪的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员工等级划分。基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员工的技能,将员工细分为:一级员工、二级员工、三级员工等。为了确保等级划分的科学性,需要设计合理的等级评定标准。因为各公司情况不同,可参考华为、阿里职级职阶序列。薪资设计能趋同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统一共同的奋斗目标。新员工=月薪=基本工资+加班费+岗位工资+其他(员工基金等)劳模员工=月薪+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荣誉奖金+分红互联网信息透明时代,给员工个人能力、企业管理能力都带来了挑战。与其遮遮掩掩、防止同事相互打探,不如多在薪资体系上下功夫。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