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我,月薪2万,不敢看老家同学的朋友圈…
发布于 2024-2-26 10:09:35 阅读次数:
春节时候,一大批在外工作的成年人,开始陷入新一轮“回家焦虑症”。他们毕业后回了老家发展,工作稳定,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回去过年,他们却每天下班就能直接吃上爸妈做的饭。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有父母负责家庭开支,帮忙照顾孩子,基本赚多少就花多少;晚上朋友打来电话说,今晚要不要出去吃点夜宵?开着车就去了,和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约约饭,聊聊最近的生活。周末有空偶尔回乡下呆两天,呼吸新鲜空气,陪陪家里的长辈,享受乡下的宁静与悠闲。反观在大城市漂泊十几年的我们,哪怕月薪2万,最后不过从一个口袋流到另一个口袋。要不全交给房东,要不给了银行,要不就是被高物价的生活一点点蚕食完。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一到过年回家参加同学聚会,只能进行不断地对比和羡慕,最终只剩下一声叹息。但即使是这样,这几年还是不断有人走出县城,选择在大城市苦苦挣扎。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么选,赢家永远只属于极少数人。所谓小县城赢家,特指的是父母双职工,自己体制内,在县城有车有房,还不是一套。这样的人,其实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能过得好。
而现实中,更多的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没有拼爹的资本,没有殷实的家境。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都在努力逃离原生家庭和出生地。但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变化,工资不涨反降,对比越来越昂贵的生活成本,让他萌生了回老家开花店的想法。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依赖散客来买花,很难长久维持。最后还是得靠跑通酒店、婚庆公司等等,成为长久的合作供应商。但想要拿到这样的大单子,没有点沾亲带故、没有点门路,根本轮不到。再加上,M长期在外工作、求学,早已习惯大城市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想到要张嘴求人,就觉得尴尬、难受、别扭,总跨不过心里那道坎。更令他无法忍受的是,得知他的境况后,父亲的第一反应就是骂他“不中用”。从他辞职回来以后,准确来说,从他的花店亏损开始,父亲时不时就在他面前提起:“别人的孩子如何优秀”“工作单位怎么好”,然后再一一细数他如何不是……“现在想想,想要在县城这个讲究关系、人情的江湖里站住脚,最难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人。再加上和父母在一起,他们看你这样也着急,但又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一直挑剔指责。要是自己再“争气点”,能熟练掌握各种人情往来的技能,勇闯事业不在话下。如果家里关系也“争气点”,认识的熟人多点的话,想做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出谋划策。三句离不开钱,四句走不出结婚,五句都是把你养大不容易,六句说的看别人的孩子。再加上,熟人多管闲事,邻居七嘴八舌,亲戚道德绑架。
在父母的安排下,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也认识了条件不错的相亲对象。和相亲对象,约会、吃饭、看电影,却无共同话题可言。她不甘心未来人生,就这样过着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最终拖起行李箱,义无反顾地离开。这是王漫妮的选择,也是大部分留在大城市的人,最真实的想法。“我一直很庆幸的是父母把我们,从一个小山村里面带到了大城市。”她的老家在湖南一个偏远小县城,比同龄人幸运的是,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外打工的父母把她接了出去。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博物馆、科技馆,还有丰富的户外活动;大城市的孩子,可以一天泡在图书馆或书店,看着那些自己听都没听过的书;于是她拼命读书,考了大学,进了央企,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开启新的人生。“现在每次一回去,看到老家里的女孩早早被催婚生孩子,然后再苦哈哈的养孩子,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命运。我的心里都会泛出一些感慨,还好我的父母努力了,现在我也必须努力,让自己站在更大的舞台上,给孩子更多可能性。”而是在外面吃亏了、挨打了,借此宣泄自己的苦闷与厌烦“大不了就回老家呗”。2023年,39.2%的人逃离了北上广深15个月后,重新选择了一线城市,成为了“回笼漂”。
可当一个人已经见过外面的世界,享受过更好的经济、更好的教育环境、更好的工作机会,有更多发挥能力的可能性后。而我们更不愿,那些我们在成长上吃的亏,在孩子身上重演一遍。生活慢、压力小,只要你不被物质欲望支配自己,大概率也能过得舒服滋润。严峻的就业环境、上涨的失业率、仍旧高昂的房价……即使待得再久,也很难有归属感。孰优孰劣,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对于家庭普通,父母也无法托举的人来说,能尽量去大城市发展就不要留在小地方。小县城的资源、人脉、财富基本只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没有关系的人很难出头。大城市虽然人情冷漠,竞争关系惨烈,但相对来说更懂规范,更守规则,努力也更有机会获得回报。如果最后混得好,留下来,那你的下一代从此就是一条新的起跑线了。哪怕混得不好,再回家,但学到的见识和积累的经验,也会让你完成一次新的蜕变。而对女性来说,趁着年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会知道人生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远不止婚姻和家庭。2、不去美化没有走过的那条路,选了,就坚定走下去。然而当我们做出诸多决定后,又时常懊悔自责“如果当时选那个就好了,一定过得比现在好吧”。人总是会习惯性去美化自己没选的路,似乎那条未被我们选择的道路,才是坦途。可生活永远都是不完美的,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都会失去另一种生活模式。作为成年人,我们能做的,在权衡比较之后,做出最优化的结果。大城市也好,小城镇也罢,也许我们并不是害怕最后的决定。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