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年终复盘又挨批?这份渡劫指南收好!
快到年末了,年终复盘被提上日程。
朋友跟我吐槽年终复盘的痛苦,“我的渡劫期又要到了。今年虽说疫情已经完全解封,市场升温,但数据烂,压力大。眼看目标完不成,年终复盘肯定挨批了,奖金已经不指望了。请保佑我平安度过。”
职场人面对年终复盘,总有深深的无力感。
好像狼人杀,无论玩得多好,都可能逃不过出局的噩运。
工作中有些HR,认为年终业务复盘只是业务管理者的事。
我要说,复盘的本质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它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反观过程、反馈结果的场景。
助力业务做年终复盘,是HR的职责。
阿里巴巴是一家把复盘文化发挥到极致的企业,例如,在双十一业务中,HR从7月开始参与筹备双十一到12月业务复盘会,HR一直陪伴员工、搜集素材、处理发现问题、组织召开复盘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趁着年底这个机会,我们来聊聊,HR在助力年终复盘中的一些见解,以及遇到的难点。
1/认识“复盘”
每到年末,职场人常常会进行年终总结,总结跟复盘有区别吗?在我看来是不同的。
工作总结更多是沉浸式回忆,总结成绩和不足,谋划来年再接再厉,空话套话一堆;而复盘是事后重建,基于结构化思维的思考和分析。
很多职场人对复盘的认识参差不齐。
复盘本是围棋术语,也称“复局”,原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关键得失,研究哪些地方存在差异以找出更好的下法。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曾就如何在企业里做“复盘”进行解读:“当一件事情完成后,尤其是针对那些没做成功的,需要把当时事件预先是怎么设定的、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做不到等一系列细节梳理一遍,如此才能吸收此次的经验教训,自然也会对下次行动的实施有所帮助。”
为什么要复盘?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改进行动和积累经验,让下次比这次做得更好。这是逐步提高个人或团队能力的方法。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到复盘的场景。
例如,个人的年中、年度复盘,或者是经历一些特殊事件后的复盘。团队协作进行的项目后的复盘。高管层面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定期复盘等。
业务的年终复盘是复盘的一个运用场景,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由事到人
围绕目标说事,围绕成长说人。年终复盘不仅仅聚焦在业务目标的完成情况上,还需回归人的发展。
这样才能保障业务目标的持续达成。
很多企业只把重心放在业绩达成上,对于人员成长只字不提或者轻描淡写。
只有在出大问题时,才会去寻找人员发展不匹配的原因。
2、由组织到个人
业务年终复盘,我们除了看团队的业绩目标达成,也要关注个人的业绩目标。因为年初目标分解时,就是从上往下,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再到团队,再到个人。
因此我们在复盘组织目标时,需要抽丝剥茧到个人目标,看清问题的本质。
例如,有时候,我们只关注在组织层面的不足,在群体层面设定改善措施。而不对个人目标和进展的情况进行分析。
但问题就出在某些员工的目标设定不合理上,或者需要进行个体淘汰。
3、由过去到未来
将过去经验总结出来,设想假想的问题进行实践。
并且制定下一步计划,下一年的打法是什么。
这样的复盘才能“实”起来。
总结过去,分析差距是为了将来的计划服务。
我做管理者的时候,看到有些年终复盘把过去整年分析得很透彻,总结了工作的亮点和不足,找出了原因,但没有写如果重塑故事的做法或建议。
在开复盘会时,也会揪着工作的不足进行批判,没有接下来的落地措施。
这在复盘中是很容易忽略的环节,把复盘的作用本末倒置了。
2/助力业务复盘中HR的“肌无力”
业务年终复盘是绝大部分企业的重头戏。
HR作为业务伙伴,绩效管理的推动者。帮助业务用好复盘,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但这项工作让他们头痛万分,被业务部门视为打酱油的存在。
1、HR业务理解浅薄,在复盘会中成摆设。
复盘本是“工作效果检测仪”,对照年初计划,可以清晰显现出不同的“健康指标”,每个团队和个人能从中看到各自完成效果,看透计划没有落实的根源。
但我们在职场经常见到“顺利”的复盘讨论会。
例如,有的企业在年终复盘时,每个业务负责人按顺序、声情并茂讲述自己的复盘报告,底下参与者鸦雀无声,只听见业务领导点评和鼓励,复盘会就顺利开完了。
走完这个“过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觉得完成了一项规定动作。
HR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作为发布会议流程和串场的工具人。
这个功能随意一位部门助理都能完成。
本作为评价者的HR,在这个场合显得尴尬,因为无法精确地理解销售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和业绩目标,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建议。
成为“吉祥物”的摆设存在。
也有些HR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略了从本质上去解决问题。
例如,有些HR在复盘时看到团队业绩不理想,人员迟到情况上升,便提出严抓考勤的建议。
但并没有解决团队的实际问题。
2、HR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难以找出解决方案。
HR协助业务部门复盘,很容易关起门来小打小闹。
分析完一通工作成绩和不足,在寻找解决方案时却难倒了大家。
部门墙是很多组织会出现的企业病,这阻挡了很多解决方案的有效落地。
HR很多时候只关注在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对于非自身负责的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例如,客户对新产品的兴趣度不高,新品的销售目标无法达成。
这时,不仅仅是销售能力的问题。
需要联合产品研发、市场运营进行会诊,找到问题本质和解决方案。HR虽然组织与其他部门的会议,但很容易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无法以第三方视角对其他部门的需求提供帮助,难以获得其他部门的信任。
HR在遇到整合资源时,会陷入责任切割的不情愿中,“这又不是我负责的部门,但解决方案又需要他们的帮助,真是难搞。”
3、HR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人员数据与业务脱节。
人力资源数据与业务数据结合,为业务增长提供支持和促进作用,是很多业务领导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现实工作中,大量的人力资源数据被隔绝在“孤岛”上,只有HR自己孤芳自赏,并没有利用数据帮助团队进行决策,更不能影响到经营。
我们在各部门的年终复盘会上,HR负责人会把企业的人员数据展示出来,如人员离职率、招聘满足率、人员晋升等。
但这些数据对于每个部门的业务影响是怎么样的,没有篇幅进行链接说明。
这就成了HR自我表演的舞台,底下坐着的其他部门负责人感受不到自我需求的满足,更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3/HR如何助力业务复盘
HR要在年终复盘中产生影响力,而非鸡肋的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能忽视:
1、从规定动作到习惯动作
HR要在复盘中发挥作用,首先把复盘动作变成一种习惯性动作,形成复盘文化。
让员工在复盘认知上高度共识,在执行复盘工作时积极重视,让被动操作变成主动行为。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提出了“习惯回路”模型—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渴望使习惯回路深入大脑。
首先收到暗示,产生惯常行为,接着获得奖赏,有成就感。
下次再收到同样的暗示,又会产生习惯行为,继而受到赞赏。如此循环,从而养成习惯。
从习惯回路的角度来理解,企业要将复盘变成组织习惯,可以在暗示、奖赏和渴求三个方面下功夫。
比如,规定必须提交复盘报告才算工作真正收尾(暗示),对于质量好的复盘报告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奖赏),在组织中树立榜样来激发大家好学深思的需要(渴求)。
有了渴求,组织复盘就有了强劲的动力,复盘习惯会逐渐形成。
华为、阿里巴巴等很多大厂的复盘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作为文化进行推广和沉淀,是引导、赋能、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优化提升的过程。
因此,HR要助力业务年终复盘,不能仅把他当作一种工具,而是建立复盘机制,形成一种风气,坚持做,反复做。有了正确的态度,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否则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2、组织跨部门合作,形成“整合思维型”复盘
业务年终复盘,是对年度硬仗的成败得失进行复盘,对个人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考核评估,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总结。
如果每个部门各自闭门造车,容易在信息链条和资源整合上出现偏差,出现战略执行匹配空窗。
HR可以组织跨部门合作,让不同部门之间相互了解和协调,整合资源,共同实现业务目标。
例如,在销售团队的年终复盘中,HR可以组织产品、市场、销售等部门进行跨部门年终复盘讨论会,共同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产品开发和销售策略。
3、与绩效管理挂钩,不仅是结果指标,还有过程指标
有些企业的业务年终复盘和绩效指标没有任何关系。
年终复盘粗鄙地展示做了什么、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没有对标指标进行有针对性分析。
有些企业的业务年终复盘和绩效指标有部分联系,年初制定的业务目标成为年终复盘的重心,但缺乏过程指标的复盘。
业务复盘最常见的是营销总额、利润率这些结果指标达成的分析。
对于过程指标,例如,内部协同、人员留任、员工晋升、培训等指标,容易被忽略。
因此,HR助力业务年终复盘,需要对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对业务指标和非业务指标进行追踪和共识,构建指标之间的效率模型,把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让业务部门清晰看到每个指标在复盘工作中的作用。
最后
业务年终复盘不仅仅是业务领导的事,更是HR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助力业务年终复盘,需具备业务能力,跨部门协调,构建复盘机制,从复小盘进阶复大盘,从闭门造车到见全貌。
本文摘自互联网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管理者的20大问题和解决方案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就这4条!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如何进行面试准备(018)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评估一位HR的水平,问一个问题就够了!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入职大厂3个月被裁”火上热门,给我们提了醒:在职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你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怎么进行招聘测试-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