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会议讨论出来的举措 “ 空 ” 怎么办?

发布于 2020-9-18 8:55:32   阅读次数: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会议现场很热烈,大家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会后审视结果的时候却发现,措施很空泛,大多数是“正确的废话”。这种活动多举办几次以后,因为没有实际产出,参与者慢慢就失去了参与的热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合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小编认为,问题可能出在了以下几点:

 

会议目标与预期成果的清晰度不够。工作坊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这次活动的目标与预期成果清晰地传递给大家。甚至可以把这些内容与讨论原则一起,张贴在会议室醒目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时时提醒大家,今天讨论出的措施,是要回答我们的问题的。

 

讨论过程中强调归纳与总结。在很多讨论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的闪光点的,但由于引导者强调了各个小组要总结5点出来汇报,所以小组会有意识地用管理高频词进行归纳,比如部门协同、能力提升、完善考核、加强培训等等,导致措施过大过空;

 

参会者对于举措的颗粒度理解不一致。每位伙伴对于举措的颗粒度大小,都会因管理习惯在理解上有一定差异。所以,在开始讨论之前,确定举措的颗粒度非常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意见越聚焦、越微观越好,而是要结合参与者的层次、工作坊的目标、成果预期做统一的考量。

 

参与者对问题有想法或顾虑。我主持的很多工作坊,也曾经发现过类似的现象。深入分析后发现,参与者实际上对问题本身有自己的考虑。可能是场域没有给他安全感,讲些场面上的话,比较安全。也可能是过往曾经提出了措施,却并没有落实,因此有情绪存在。当然也不排除,参与者所在团队的管理风格就是务虚为主。

 

如果在工作坊进程中,引导者发现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比较空,有无法达成预期成果的风险,怎么处理呢?

 

我建议引导者马上做如下的干预:

 

停下来,带领大家重新回顾一下今天的目标与想要的成果。从已经讨论出的一些小组成果中,举一些例子,请参与者一起评估是否符合要求,共识团队希望得到的成果标准是什么。即使耽误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如果出现各小组的颗粒度不统一,有的比较具体,有的相对总结性语言多些的情况。引导者要充分结合预期目标的要求,快速评估哪一组的结果更贴近要求。然后去到对应小组,与他们进行沟通,以确保各小组标准的一致性。

 

对于引导者来讲,避免现场出现这样的情况,相比过程中的干预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引导者要从几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参与者的表达风格,如果本身就是层级比较高,或者养成务虚习惯的伙伴,就要考虑如何设置举措的评估标准,并把关注点放在举例上。同时,要有意识地放缓讨论节奏,增加追问环节,以便于建立统一认知;

 

与会者明确预期成果是什么很重要。预期成果是工作坊后看到的可视化成果。因此,它是什么、如何构成的、与其它问题的关联关系等等,都需要在工作坊正式开始时,交待清楚,避免歧义;

 

请参与者举两三个具体的例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即启发了大家,参与者也可以在策略产出标准上形成一定的约定。

 

引导者如果想让会议产出的措施有效,一定要在会前、会中做更多工作。无论是会前调研、风格分析,还是对利益相关者分析、过往问题解决答案,都会对会议最终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