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新闻:契约精神、尊重规则、SOP,对制造业来说是蜜糖还是毒药?

发布于 2019-12-27 9:42:56   阅读次数:


当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基层员工长期处于“执行SOP”的状态,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被大大地抑制,导致企业创新乏力。

 

契约精神、尊重规则、执行SOP,这些词儿都天然带有光环,也有很多相关的好故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家都对其推崇备至,摆出一副虔诚教徒的模样,事实上,缺乏契约精神、不遵守规则比之缺乏资本、丢掉订单更加不可接受。契约精神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在社会学家看来,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天赋、家境、教育程度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但要实现和谐社会,就需要建立“契约”体系,在契约面前,人类是平等的,也容易找到行动的方针,久而久之,西方世界内形成了庞大而清醒的契约制度和执行规则。

 

显然,欧美的企业非常重视契约精神,类似苹果、Google、奔驰这样的跨国企业,更是把契约精神转化成事无巨细的法律合同、品质要求以及作业规范指导书,也就是时下流行的SOP。与之相配合的亚洲制造企业,则常常处于“被要求”的状态,优秀的制造业遵守契约,强调按规则做事,100%执行SOP,不惜一切达成契约内容等等,如此理念成就了大多数的日本制造企业和小部分的中国企业,算得上一滴有营养的蜜糖,但同时,社会学家也注意到,当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基层员工长期处于“执行SOP”的状态,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被大大地抑制,导致企业创新乏力。此外,提要求的人常常是良莠不齐,经常抱着“求其上、得其中”的心态,漫天要价。如果制造业管理者没有清醒的头脑或守不住底线,则会出现成本激增、运营灾难等情况,契约精神在这个时候就真变成了毒药。

 

荼毒契约,假数据让日本制造走下神坛

 

日本制造一直是严谨、高品质的代名词,他们生产的马桶盖常遭遇中国游客的哄抢,在电子零部件、特种钢材方面都驰名全世界,有人评价说:遵守契约、尊重规则和执行SOP,成就了日本制造业的辉煌,但不幸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桩桩的丑闻正在让日本制造走下神坛,更让人绝望的是,连日本制造都沦陷了,我们还能相信谁!

 

2017年日本神户制刚被曝光,对一些钢材硬度的试验数据作假,以便使其“通过”客户的硬度要求,包括篡改钢丝绳拉伸强度的数据、汽车轴承钢材的硬度数据以及军工企业钢铁件的数据,大面积的假数据波及到500多家企业,其中不乏非常知名的跨国企业,涉及建筑工具、桥梁搭建、私家轿车以及军工制品等等,都是分分钟要人命的领域,更令人发指的是,神钢集团数据造假历史长达十年之久,据说越南有一座桥梁采用神钢的产品,还没有真正建成就塌陷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数据造假丑闻被爆光之后,神钢集团的高管们集体鞠躬致歉,就差剖腹自尽了,同时,消费者也展开热议:神钢数据作假十年之久,为什么现在才被曝光出来,客户要求或者业界标准是否过于严苛?

 

神钢的数据门绝对是一件丑闻,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数据门的性质没有任何辩驳的余地,但同时,我们也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讨论该话题,可能会得出一些新的观点。合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小编认为,神钢数据门持续十年之久,而未被发现,证明其所输出的钢材是可用的,最起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大面积的恶性影响,但按照规格的数字要求,这些钢材又确实是不达标的,也就是说,一些“硬度不达标”的钢材支撑着全球500家企业长达十年之久,如此状况不禁使人反问:标准是否严谨呢?事实上,制造业还有一个词汇叫“品质过剩”,总有些客户抱着“求其上、得其中”的心态,给制造商提出一些“几乎达不成”的要求,美其名曰: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品质,而制造商也基本能知晓客户的心理,把“不达标”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儿,更具有诱惑力的是,制造业私自降低标准,会节约大量成本,神钢如果每年多报废几千吨的钢材,日常经营会遇到非常的麻烦,而私自降低标准的风险在于,“默认不达标”的状态在经年累月中有可能失控,况且,钢材关乎着人的生命安全。

 

品质过剩,制造业最大的经营毒药

 

或许,拿神钢举例讨论品质过剩有些不恰当,毕竟,人命关天的事儿,再怎么品质过剩都是应该的,而苹果之于iPhone品质的要求是否过程,则更有讨论的空间和价值,毕竟,电子产品的最大价值是提高生活效率,而非以奢侈品、艺术品示人,但如你所见,苹果一直都在把自己的手机当做奢侈品来销售,严苛的品质标准被翻译成中文、韩文、日本语、德语流传世界,苹果有着年薪最高的法律顾问,自然要把这些要求写到契约中、合同里,写进SOP中,而在设计整个品质体系时,相信有很多苹果的高管,也是本着“求其上,得其中”的心态,只是他们在把品质推向极限时,也常常引发一系列的恶果。

 

iPhone是电子产品却有着奢侈品的价格,如此价格不止于库克哄抬物价,更在于,他们在产业链上的投入非常大,而这一切都是在维护其过剩的品质。事实上,自iPhone4开始,苹果手机就变成一件“伪奢侈品”,实际上它就是一些“较好”的电子产品而已,没有限量版,也不承载文化和情怀,但这种奢侈品式的要求,会把iPhone的品质拉高到极致,但同时,也会伴随着品质要求过剩。供应商面对如此要求,常常需要花费巨大成本,又或者走一些捷径,造成品质乃至品牌的影响。

 

为了使大尺寸的iPhone更像奢侈品,更像一面镜子,苹果把机身的厚度压缩到0.175px,非常炫酷,但这意味着电池和主基板的空间被大幅压缩,台积电要投资数十亿美元优化芯片工艺,三星则要把更多的电荷塞到更狭窄的电池内,依三星和台积电的雄厚资本,前期投入问题不大,却不能避免瑕疵品出货,事实上,CPU芯片发热、电池爆炸事件也让苹果品牌遭受了很大损失,此外,苹果早在2014年就考虑蓝宝石屏幕,供应商GATA希望借助iPhone的快车道攀上新的巅峰,和苹果签下生死契约,结果产品无法达到契约内的硬度要求,直接破产;而在iPhone7系列中,苹果又推出一款磨砂黑的产品,使得这款手机看上去像黑天鹅一样高贵,但如此表面非常容易出现划痕,只需抹布掺上一粒沙子,稍微用力就是一道划痕,这回要轮到富士康、昌硕遭殃了:按照契约要求,当出现0.3mm以上的瑕疵时,整个外框就要扔掉,产业链工人的肉眼常常看不到这些瑕疵,却成为代工商实实在在的成本,更加讽刺的是,华强北的商家专门低价回收瑕疵品,可变废为宝。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