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课堂笔记:做好培训,激发管理者的培训职责很重要

发布于 2019-7-22 9:17:26   阅读次数:


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虽然得到了大部分公司的重视,也得到了公司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但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依然面临各种挑战,那么如何让你的培训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效呢?合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认为,以下三点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一)

让培训真正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和战略落地

 

早在2008年,IBM面向全球CEO做过一次调研,其中有两个数据涉及企业培训——80%CEO认为能力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65%CEO认为企业当前的培训是无效的或者针对性不强的。不容乐观的是,十一年过去了,培训无效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其根源便是人才培养脱离公司战略和主营业务。

 

小张是一个新手培训经理,从业两三年了,虽然每次培训都本着传播公司文化、组织战略和提升员工技能、改善绩效的目的上,但结果常常是“课堂很热闹,效果不理想”,达不到老板和业务部门想要的结果。

 

通过跟小张聊天发现,他们公司非常重视培训,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培训内容更多的集中在公司文化、岗位要求等基础性的培训上,加上培训团队没有身处业务一线,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不敏感,不了解员工具体的业务需求,培训很容易偏离了公司主营业务。

 

也许你会在小张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你比他更专业,有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毋庸置疑的是如何让培训与公司主营业务或组织战略相结合,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培训的一大痛点。

 

要解决这一问题,培训经理需要从公司经营的视角出发,结合主营业务,锁定关键人群去设计培训方案和培训流程,并根据公司战略和市场情况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同时还要为企业搭建完善的导师制度,避免出现非业务人员照本宣科似的培训。

 

(二)

这样做,员工会更爱学

 

面对“员工不爱学、配合度低”这个问题,从业十三年,现在一家外企任职培训总监的Amanda 这样说:“无论你多么精心地准备培训内容,总有一些学员线上课程找人代刷,线下课程玩手机、打瞌睡,不珍惜培训机会和培训团队的付出;退一步讲,即使积极参与培训的学员,真正用到工作上的也少之又少。”

 

那么,明明是帮助员工提升的培训,为什么反倒招来了员工的抵触和逆反呢?

 

仔细分析,无非两大原因:业务压力大,培训课程时间长,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内容冗长繁杂,形式枯燥,无法快速聚焦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的有效内容。

 

要想提升员工学习积极性,也要从这两大原因入手——缩短培训时长,减少员工参与成本,提升培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培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即需即学即学即用”的学习效果。

 

抖音等平台的学习,使“短视频、快学习”成为一种流行的学习方式,作为培训经理也应该去探索“短、平、快”的学习内容,节省员工学习时间,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

改变管理层培训职责缺失的现状

 

不知道各位培训经理有没有思考过,培训到底是什么?

 

面对这个培训的“终极拷问”,非常认同一位在世界500强企业从业25年的行业前辈的观点:“培训,是公司战略执行和人才发展的工具,并且还只是工具之一。”

 

既然是工具,就有它的应用场景和时空背景,这就要求使用者审时度势,合理使用——用好了用对了,即达成组织目的;用不好地方却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那么谁是使用者?培训经理吗?显然不是。培训经理只是这个工具的化身,是服务于使用者的。既然培训是“公司战略执行和人才发展的工具”,使用者应当是管理层即各个业务团队的Leader

 

但对于培训,这二三十年来, 我们看到的是培训经理或培训团队冲在第一线,扮演着主导角色,而管理层作为最有话语权和推动力的使用者却长期处于一种培训责任缺失的状态。

 

分析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两点:培训周期长,团队Leader业务繁忙,即使了解何时用,怎么用,也无法分太多精力和时间去用;工具不止培训这一个,相对于有较长时间周期的培训,其他工具可能见效更快。

 

这种状态给培训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是培训与公司战略和主营业务的脱节,是员工对培训的消极态度,是培训效果的不显著。

 

相信很多培训经理都知道团队Leader精通业务,了解下属,能够监督下属应用培训成果,也想发挥团队Leader在培训中的作用,但每每动员的时候,总会因为团队Leader忙于业务、时间有限,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但新技术发展到今天,发动团队Leader、激发团队Leader的培训职责已经不再困难。目前布本知鱼作为AI驱动的下一代智能学习系统,就从协助团队Leader打造一支强有力业务队伍的方向提出了调动团队Leader积极性的解决方案。

 

这对想要业务发展的管理层来说,显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