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观点分析:合理空窗,合理规划

发布于 2019-6-21 9:02:50   阅读次数:


职场有如恋场,很多情况下,看对了眼(匹配),从过渡期、甜蜜期到厌倦期,然后就开始解决几年之痒的问题,在某些行业,这个旅程会更加速,导致离职,空窗(空挡),工作,再反复循环,还有随着新生代的加入,裸辞和快速辞职愈加成为常态(95后离职周期7个月)。所以,空窗期,就成为职场人士不可避免的常态,那要怎么处理这个空窗期,如何处理好空窗期,也成为职场需要修炼的一个技能。

一、对于空窗期的态度和定位?

不结合客观实际的问题背景都是耍流氓,对于空窗期的定义也是。空窗期的环境因素包含以下内容:

1、真实离职原因:是否属于辞退,如果是那么背调会非常不利;上一家工作真实胜任力如何,是否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辞职的?是否有一些工作上客观原因导致离职这件事情的爆发;是否存在价值回馈不到位的情况?

2、心态:不同的离职原因会导致心态的不一样,有一些离职原因会导致本身的负能量较多;更有甚者,会让当事人畏手畏脚,甚至怀疑人生(比如公司辞退,自己也觉得不能胜任)--爆炸心态;

3、外部就业环境:如果离职原因是公司和个人,心态是个人,那么外部就业环境就是真实群体诉求。就业也分红利期、正常和寒冬,不管是哪个时期,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要误失良机,也不要踌躇不前;

对于空窗期的态度和定义:结合前面三点,一起来看。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定位:

1、紧急心虚型--危险期:可能因为上一家或者市场带来的冲击力比较大,导致会觉得时不我待,心情偏向于焦虑和紧张,可能也带有点经济压力。觉得没找到工作心理极度不安稳,就希望赶紧找到工作,然后重回正轨。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比较少见,因为这种个性的人,很少裸辞;

2、随缘型--"旅游"期:不是很在意离职原因和市场,甚至对于离职这件事本身也不是很care,可以为了"世界那么大"就可以去看看。空窗期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终于可以有个放松无打扰的旅游环境;往往随着年龄的减少,这类人群是越来越多的。

3、高定位型--"挑选"期,对于自我定位高的人来说,空窗期有时候是刻意造成的,留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去挑选,货比三家,尽可能多的把目标公司都聊一轮,再找到相应的工作机会。这类人往往见于猎头的list里面,操作方法也不太适用于大众;

4、规划型--"合理择业"期,这是我比较推崇的。这类型人,离职再就业,不会像第一种一样急不可待,也不会像第三种一样待价而沽。他们通过合理的找工作策略,评估沉没成本,把边际损失降低到最低;正常情况下,在离职期找到工作才是最合理的,走到空窗期再找工作都已经晚了一步了。

二、空窗期是否可以规划?

很多人说,空窗期就像爱情一样,不确定下一份缘分啥时候到。其实不然,如果爱情是茫茫人海,我只取一瓢饮的话(当然爱情也有方法论,这里不叙述展开,免得被说成pua);那么职场空窗期再就业,完全可以看成鱼塘捕鱼,只是如何快速得利的问题;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问,那万一入职后下一个来的offer会更好啊?首先,人的工作应用能力是有遗忘期的,也就是说,面试是有一个陌生到熟练再到陌生的过程,不能很好把握这个顾虑,很容易越后面越发空焦虑;其次,最优秀的未必是最合适的,找候选人和择业也是一样的,天花板是用来够的,不是用来拼命跳的;最后,下一个offer真的那么完美,那么在职一试也未必不可;

三、空窗期间应该如何规划?

1、结合离职原因和心态,评估自身的能力,有很多渠道,大概评估出自己的实际价值;

2、明确在市场中的定位,到底是金字塔的哪个部分,并且确定这一部分人找工作的当下情况,这里可以一边看JD,一边整理自己目标公司的list

3、结合前面两者,做好个人的战略分析,把list做拆分,分为高中(没有低,低可以理解为海投);

4、建议以两天为期限给自己安排面试,然后把行程规划好,定一个DDL,个人建议1~1.5个月,防止出现自我颓废的情况;

5、先找状态,不要轻易出手高中档公司,建议找2~3家海投类型的公司练练手,同样按照正常标准筹备面试,也尽量展示自己,给对方提供一定的价值;

6、练手完毕后,定点投递中级和高级公司,层层递进,一般来说,行业不同,岗位反馈信息不同,不要等反馈,让自己充裕起来,等一个心仪的offer并且不能做别的事情是非常令人焦虑的;

7、及时总结面试,慢慢积累,都是结构化面试,加上网上的资料,可以让自己稍微展示出光晕效应;

8、以DDL1/2为限(如果时间管理做的好的,可以用三分法),去审视自己的当下的情况,有无中级以上公司的offer,如果没有,可以赶紧找一些方式提升自己的面试的能力;

9、分支:如果连流程中的都没有,那么赶紧调整策略,赶紧开放海投,既然我中意的未必中意我,可能自我定位过高,通过开放海投来抓住剩下不多的应用积累,一定要把握住边际成本递减效应;

10、到了DDL之后,不要意犹未尽,把中意的流程走完,收尾就可以筹备下家的试用期了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