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半年登记就业外来人员455万人 40岁以下约8成
截至今年6月底,在上海登记就业的来沪人员共455.1万人,其中首次在沪登记就业人数减少,外省市劳动力流入上海的规模呈现缩减趋势。昨日,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来沪人员就业状况报告(2017)》,以市劳动用工登记备案信息为基础,结合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进入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来沪人员的就业状况。
数据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中,40岁以下的青壮年约占八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三分之一,平均月薪为5095元。
“一增一减”看趋势
数据显示,在沪登记就业的来沪人员呈现“一增一减”趋势。
一增:随着就业服务政策和综合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办理就业登记的来沪人员数量逐年增长。2017年6月底,在上海登记就业的来沪人员共455.1万人,环比增加1.9万人,增幅为0.4%;同比增加18.7万人,增幅为4.3%。
一减:从首次在沪登记就业的来沪人员的数量来看,2017年上半年首次在沪登记就业的月均人数为7.7万人,较2016年同期减少0.1万人,近年来连年呈现下降趋势。
专家分析指出,在全市外来人口总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就业登记人数逐年增长,是上海就业环境不断改善、服务政策不断完善、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的结果。来沪人员首次在沪登记就业人数的减少,则意味着外省市户籍劳动力流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的规模在缩减。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老龄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劳动年龄段人口则逐年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发生了变化,这是外省市劳动力流入规模缩减的根本原因。从发展趋势来看,外省市劳动力流入上海的规模,未来继续缩减的可能性较大。
40岁以下约占八成
今年6月,在上海办理了就业登记的外省市户籍来沪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2.7岁,与五年前同期水平相比上升了1.9岁。从年龄结构来看,21至30岁的来沪人员所占比重最高,约占45.6%;其次是31至40岁的来沪人员,约占32.4%。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合计约占80.1%,仍然是来沪人员的主力军。
从平均就业周期来看,在沪登记就业的外省市户籍来沪人员平均就业期限为35.3个月,与五年前同期水平相比上升了6.8个月,有逐年增长的态势。调查数据则显示,在当前单位就业6个月以上的来沪人员约占89.9%,就业的稳定程度不断提高。
大专以上占三分之一
在沪登记就业的外省市户籍来沪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35.8%,与五年前同期水平相比增长了17.2个百分点,几乎翻了一番。与上海户籍劳动力相比,两者之间这一比例的差距,由2012年同期的16.7%下降至当前的7.2%,下降了9.5个百分点,来沪人员与上海户籍劳动力在文化素质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
专家指出,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且有创新力的外省市户籍人员来到上海工作、生活、发展,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未来趋势看,上海企业对于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且缺乏一技之长的简单劳动力,则将面临更多就业压力和不确定性。
平均月薪5095元
数据显示,在沪登记就业的外省市户籍来沪人员的平均月薪为5095元,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1.7%。从不同行业的情况来看,在金融业登记就业的来沪人员平均月薪最高,为818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2%;其次是IT行业,平均月薪为7690元,同比增长11.8%;农林牧渔、居民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的月薪水平则相对较低。
过去五年以来,来沪人员的平均月薪水平实现了稳步增长,增长幅度高于GDP的增长幅度。这表明来沪人员为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充分分享到了上海改革发展的成果。
网络求职比重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亲戚朋友或老乡推荐而获得就业机会的来沪人员所占比重最高,约为36.6%,“亲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网络仍然在来沪人员的求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招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求职的来沪人员约占27.6%,位居第二;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这一比例上升幅度较快,特别是在大专以上学历的来沪人员群体中,该比例高达51.9%。
本文摘自互联网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公司好不好,看HR就知道了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HR如何解决跨部门沟通带来的困扰?
- 南沙科金控股集团携手合协EHR软件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我有五年招聘经验”“不,你根本没经验!”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只要认真搞,没有什么KPI搞不挎的企业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ChatGPT能否成为一位资深的HR?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面试黑话翻译,听懂就是避坑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关系与制度:从“为亲者隐”谈组织信任关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