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民企与外企的不同到底体现在哪里?

发布于 2016-5-25 9:35:51   阅读次数:


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很多大中型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逼迫着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多变市场生态环境中,创新能力成为综合能力的核心,各种业务流程,不同的价值创造,环环相扣,紧密相关,就需要系统综合的能力素质。中国第三次人才危机主要体现在缺乏“创新综合能力”的精英。

 

民企和外企不同在哪里?

 

薪酬理念不同

 

民企:低固定+高浮动,强调出成绩

 

外企:高固定+低浮动,追求安全感

 

工作模式不同

 

民企:干事业,首先要勤奋;加班加点是常事,一个萝卜多个坑

 

外企:工作与生活要平衡;专业化分工,一个萝卜一个坑

 

评价模式不同

 

民企:自己干;忠诚+模糊绩效+全面能力与贡献

 

外企:授权他人干;清晰的绩效管理体系与流程;

 

管理手段不同

 

民企:解决急迫问题+迅速见效

 

外企:体系建设+最佳实践

 

深层次的制约因素还有:

 

老板是“实”老板,团队是“虚”团队

 

空降兵风光进入,老资历冷眼旁观

 

企业引人盼结果,新人上任三把火

 

关羽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下英雄冢

 

四,聪明的民企怎么玩转人才?

 

从外来人才、民营企业和名企成功案例三个方面畅谈精英人才甄选和吸纳之道。

 

1.外来人才通常需要跨越“四大转变”

 

从平台到舞台

 

从职业到事业

 

从存在到存活

 

从成功到成长

 

2. 从“选、用、育、留”到“选、融、育、激、留”

 

大家可以发现,对外来人才的管理理念改变主要体现在把单纯的“用人”,变成了“融、育、激”,所谓“融”,就是要让外来人才迅速融入企业,消除初入公司的不适感和陌生感;“育”指的是培育人才,给他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而“激”,则正是针对高端人才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激起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励他们带动企业不断前进,这是“用”和“育”所不具备的效果。

 

3. 试举一些成功的做法

 

创造“空调环境”:复星“带土移植”与“龟鳖玩”

 

空调环境是打造适应外部人才发展的环境,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套,并配套相应人员,使得外部引入人才能够迅速适应和投入工作;“龟鳖玩”指的是海龟与土鳖一起工作的方式,能够使两种人才相互弥补和促进。

 

“批量”引入:百丽

 

批量引入是大批量的引入有经验的同行团队,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百丽集团不仅大量地引入了人才,而且成功完成了区域扩张。从对手公司大规模吸纳高级职业经理人,一下从外部引进了50多位高管人才。

 

导师“引导”:华为“全员导师”

 

导师“引导”,就是通过建立公司导师的方式,解决员工工作、生活、心理上的问题,使得员工能够快速融入公司,减少陌生感。

 

华为的“全员导师”是全方位的。不仅新员工有导师,所有员工都有导师;不仅生产系统实行这一做法,营销、客服、行政、后勤等所有系统也都实行这一做法。华为认为,所有的员工都需要导师的具体指导,通过“导师制”实现“一帮一,一对红”。

 

核心部门轮岗:万科“海外新动力”

 

核心部门轮岗就是在几个月之内,在重要部门学习锻炼,快速了解公司,明确运作流程,发现问题。使得外部人才快速转化为内部高管。

 

一些耶鲁、哈佛、牛津甚至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往往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轮流在几个核心部门内实习。这就是万科开展“海外新动力”的重要尝试。到去年下半年,有12名海外毕业生陆续到位。

 

“快速”融入:“新动力计划”

 

在进入公司时,就已经有一定的关联,并在初期通过培训对公司高度认同,这种批量引入的机制,形成了团队的合力。这些渗透到各地的“新动力”打通了各分公司之间的人际壁垒,并助力了该公司在全国形成企业文化的合力。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