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任正非:淘汰落后高管,是对优秀员工最好的激励

发布于 2024-9-18 9:39:13   阅读次数:


上半年业绩公布,华为王者归来,营收4175 亿,创下四年新高,手机更是重新夺回第一。


亮眼成绩背后,离不开技术突破,麒麟9000S芯片强势回归,“纯血鸿蒙”横空出世,都是华为重新崛起的法宝。


但承载创新和突破的基石,是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


曾经,华为的末位淘汰制,是针对20万全体华为人的。


但是任正非很快就发现,遭末位淘汰的全是员工,把员工每个月淘汰10%,他发现根本没有用,并没有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很快,任正非醒悟了,于是不再淘汰员工,华为的整体管理策略,由此来了个180°大转弯,从淘汰员工变成淘汰干部,既每年淘汰10%的干部。


干部做“势”,员工做“事”。华为在对员工的管理制度上,也不是没有走过弯路,后来他们意识到,一个不好的领导会影响整个部门的发展,而淘汰干部能够优化干部队伍,对公司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好比有一个好店长就有一家好店,你光把店员弄得要死要活的,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董明珠说了一句话,淘汰一个干部,比淘汰100个员工还管用。


任正非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想要长远的发展下去,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


华为也曾陷入“舒适区”,被外界戏称为“养老院”。


社交论坛上,一度传出华为的工作轻松,工作时间自由,真是应了那句所谓的“钱多活少离家近”。


这样的工作氛围和优渥的福利待遇,打着灯笼也难找,难怪被称为“养老院”了。


他们太安逸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工作氛围,让许多华为员工失去了危机意识,更与华为强调的狼性文化背道而驰。


于是,为了打破僵局,激发企业的活力,华为毅然决然地拿起了“手术刀”,但对准的不再是基层员工,而是企业的“领头羊”——干部队伍。


任正非表示,华为的行政管理队伍中,“主官”和主管每年强制性10%的末位淘汰,即使全优秀也是硬性的,这样才有新的血液循环。


这一决策在出台当初就引发轩然大波,毕竟干部是企业的“顶梁柱”,但华为甘愿为此冒风险,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后,最终推行了干部末位淘汰制。


“宰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是华为的干部管理政策,所有的干部任职都必须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实行履历表制,比如他在哪个岗位待了多少年、做出什么成绩、哪次考核不合格等等,都会被详细记录。


华为的末位淘汰,也并不是将干部“一脚踢走”,其本质上是“职位淘汰”,主要针对的是业绩,淘汰的都是业绩排名靠后的业务干部。


但是淘汰制度,并不是淘汰出公司,不是被辞退回家,而是从这个职位上淘汰下来。


一般来说,他们会被安排到战略预备队“充电”,之后还会重新上岗。但就是这样,淘汰制给干部带来的压力也非常大,这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收入大幅下降,带来的生活压力问题。


最初,一些有资历的干部颇有微词,认为自己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却被“卸磨杀驴”。但是年轻干部却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他们认为机会来了,于是纷纷在管理方法和思路上大胆创新,力求用业绩实现自己的晋升之路。


一位华为老员工,也亲身体验到了这种改变带来的震撼。


他亲眼见证了华为从“养老院”到“活力引擎”蝶变。在他刚担任经理时,公司氛围相对轻松,一些同事上班“摸鱼”、刷剧,工作缺乏激情,他自己耳濡目染。渐渐被这种氛围所影响,工作热情逐渐消退。


废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呆在舒适区。


干部末位淘汰制,如同一声惊雷,把华为管理层彻底惊醒。为了不被淘汰,干部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积极学习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此举,就像是一场“鲶鱼效应”,搅动了华为这潭“一池春水”。


哪怕是在华为遭打压最严重的那几年里,在华为内部,你看不到什么标语口号,也听不到什么群情激昂的声音,他们和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每个人关注的都是手头的这份工作。他们知道,只有埋头苦干,才能让华为重回昔日荣光。


如今,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调整,华为的干部末位淘汰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成效和口碑有目可睹。但是,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华为这种管理体制,也引发了许多企业模仿,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发展阶段,是否适合照搬华为的模式,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慎重考虑。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