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分享:领导力的修炼,也是人生的修炼!
发布于 2022-9-28 10:02:50 阅读次数: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领导力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对这些问题,领导力大师究竟怎么看?是否有很多共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领导力学者刘澜老师,在采访了15位全球顶尖领导力大师后,从他们的智慧里,总结和提炼出了领导力的8项修炼。
这些被访者的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详,包括:“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组织发展理论”创始人沃伦·本尼斯、《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领导变革”之父约翰·科特、“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等等等。
相信本篇会帮助你了解大师们关于领导力的核心认知,以及领导力发展与我们人生的意义。
我之所以将之称为“修炼”,是因为领导力并非可以轻易学成。领导力是长期、艰苦的修炼,而非读几本书、参加几场培训就能获得。领导力是修炼,这也是领导力大师们的共识。
伯恩斯在其名著《领导力》的扉页上,引用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发起……这里有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另一条是群众自愿的需要,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伯恩斯对领导力的一大贡献,是把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作为研究领导力的主线。伯恩斯之后的西方领导力大师,也都注意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首先,领导者要认识到:领导力是一种关系。
库泽斯说:“领导力是一种关系。如果人们对领导者有更正面的感受,他们就更可能发挥出更高水准的绩效。”
因此,领导者要尽量使群众喜欢自己:
领导者经常要做出其他人不同意和不喜欢的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非得以「让人不喜欢的方式」来做这样的决策,或采取样的行动。
我们可以注意「做」的方式,使得到了最后,在从“不喜欢”到“喜欢”的尺度上,他们仍然喜欢作为领导者的我们。我们以能够「让他们喜欢我们的方式」去做。
其次,密切联系群众,还要求领导者要能够从群众那里听到真话。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曼弗雷德·弗里斯和中国历史学家许倬云,都不约而同地建议领导者身边,要有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中「小丑」的角色。
弗里斯说:“当然,这是理想化的说法,并不太现实;因为小丑的戏份,往往持续不到剧终。但是,如果能有一个核心圈子,或一个人际网络,作为测试现实的回音壁,告诉高管们事物的本来面目,那肯定不错。”
弗里斯建议,企业高管们可以聘请领导力教练来承担这个角色。
领导者与其等待其他人来告诉自己真话,不如主动去寻求真话。因此,对于领导者来说,提问比倾听更重要。
吉姆·柯林斯发现:那些带领自己的组织实现了“从平庸到卓越”飞跃的“第五级领导者”,他们真正的技能是「问正确的问题」。因为你在问许多问题的时候,也获得许多真知灼见。我们注意到第五级领导者问许多问题,他们是非常苏格拉底式的。
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建立“共享愿景”。
库泽斯指出:“领导力是关于「共享的理想」,不只是关于领导者的愿景和价值观,而是集体的。领导者代表一群人或者有着一套原则的一项事业,而非只是代表自己。”
「讲故事」,在领导力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讲故事是领导者的主要工具。而领导者在讲故事上,有两个主要挑战:
第一、创作出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故事。如果故事过于熟悉,只会消失在人们已经拥有的故事中。
第二、领导者讲述的故事,要在他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中得到体现。
讲故事的一个关键,是要让听众建立认同、产生共鸣,或者用加德纳的话说:
「故事中要有一面镜子,使得听众可以与之认同。比尔·克林顿是我听过的最好演讲者。他身处在有数千人的房间中,却能给人一种他知道每个人的感觉。如果他说了一些话使得某些人不自在,他能马上感觉到,立即调整自己的故事,使人们能够重新产生共鸣。」
在加德纳的启发下,蒂奇总结了三种重要的领导力故事模型:
1、“我是谁”的故事,像甘地那样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叙事。
2、“我们是谁”的故事,是关于我们如何团结在一起,如果是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
3、“我们向何处去”的故事,就像“我们要穿过那条河流”或者“我们要翻过那座高山”。
曾经长期担任《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美敦力CEO的乔治,从商界退休之后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授。他说「领导和教练紧密相连。CEO总是要教导周围的人,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主要不是自己当领导者,而是培养其他人当领导者。」蒂奇把「教练的作用」又推上了一个高度:领导者要打造教练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不仅每个人都在学,而且每个人都在教。他曾经应杰克·韦尔奇的邀请,担任通用电气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他认为,韦尔奇的成功,就是把通用电气打造成为教练型组织,而韦尔奇的继任者杰夫·伊梅尔特也在这样做。而且,伊梅尔特不是“单向教导”,也就是说,领导者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这不仅是说领导者先学再教,更是说领导者以教来学。在斯坦福大学,马奇被称为“教授的教授”。作为名师的他,对领导者如何当老师,有很好的建议:老师应尽力创造一个让学生学习的环境,经理人应该创造一个让员工和其他经理人学习的环境。经理人还应有这样的信念(尽管对于经理人来说很难):成功是来自他们学生的成功,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要常常问那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用问题来做一些自己其实不一定相信的推测。我这样看待我的工作:不是告诉人们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而是提醒他们,他们此刻拥有的答案,不是全部的答案。」领导者必须善于从失败中学习,他们把失败作为锻造自己领导力的熔炉。受本尼斯的启发,比尔·乔治强调失败的熔炉作用。乔治说「许多人经历的一个熔炉,是生命中的艰难时光,那成为一个关键时刻。我在哈佛商学院让学生写下他们的熔炉。几乎没有例外,他们都有意义重大的熔炉,塑造了他们的人生和领导力。」历史学家许倬云则进一步强调,领导者还要从他人的失败中学习:请允许我这么说:“成功,是众多理性的和非理性因素的总和。你可能只有一次机会成功,但是有一千次失败的机会。成功十分罕见,并且各自不同,而失败更加普遍,更有规律可循。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学习历史上的领导力,那么我们最好研究失败。比起研究成功,它们能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经验教训。反思也是一项重要的领导力修炼。只有反思,才能产生顿悟。库泽斯强调每天抽时间进行反思:你可以重新规划你的时间,也许是这里15分钟,那里15分钟,你用学习者的方式来使用这些时间。也就是说,你抽身而出,进行反思:“我想要这个结果,我用这个方法做了,我做得如何?取得我想要的结果了吗?哪些结果好?哪些结果不好?我可以怎样做得不同?让我再试试”。哈佛商学院教授小约瑟夫·巴达拉克则认为有两种反思:一种是库泽斯所说“向后看”的反思;还有一种“向前看”的反思,也有在某个情形当中进行的反思,向前看你需要做出的决策、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反思,更多是考虑你在意什么、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跟单纯向后看来理解自己是两回事。向前看,希望能够塑造自己,按特定的方式行为举止,依照特定的价值观生活,做出特定的承诺。海菲兹的主要著作的主题,就是「没有容易答案的领导力」。对领导者来说,面对难题,没有容易的答案,领导者需要反复深思。深思,首先要求区分管理和领导的不同,也就是海菲兹所说的「技术性问题」和「适应性问题」的不同,马奇所说的「疏通管道」和「书写诗歌」的不同。对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深思的结果。因此,愿景需要立足于现实。- 对彼得·圣吉来说,深思主要是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对弗里斯来说,深思则不仅仅是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事物,还包括深入领导者的内心舞台,思考内心的非理性因素;- 对许倬云来说,深思则是要有历史感,历史感会带来远见,领导者需要有对未来10~20年的预见;- 对成中英来说,深思则首先是区分道的阴、阳两个层面;- 对巴达拉克来说,深思的一个关键是懂得:领导力面临的抉择,往往是在对与对之间的抉择;- 对《基业长青》的合著者杰里·波拉斯来说,深思则是作为“组织建筑师”,思考如何打造基业长青的组织。德鲁克曾说「利润对于公司而言,就像氧气对于人。」你必须要有氧气,但那不是你的目的,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这是领导者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我所在组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领导者还要深思的另一个问题是:我的人生目的是什么?这是另一项重要的领导力修炼: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既是乔治所说的「理解自己的人生故事」,或者是弗里斯所说的「认识自己的内心舞台,也是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的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我们访问了世界各地的125位杰出领导者,年龄从23岁到93岁都有。我们发现,不管年龄大小,界定这些领导者的是他们的人生故事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想成为哪一类的领导者,在哪里找到领导和改变世界的激情”。听起来的确有点抽象,但重要的是它定义了领导者对自我的认知,比任何特质或特征都更加重要。“内心舞台与这些问题有关:哪些事物激励你?哪些事物对你很重要?你对哪些事物充满激情?你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是如何感受的?你对你是如何影响他人的懂得多少?……如果你想做一个卓有成效的领导者,那么你对自己究竟是谁、你擅长做什么以及不擅长什么有所认知就很重要。如果你不擅长某些事,也许你能采取些措施来改善,也许更好的策略是找个擅长此事的人来互补”。圣吉强调,认识自己是一项没有尽头的修炼:在《第五项修炼》中,你能发现我们研究的一个基石是“自我超越”,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的一个关键,是个人愿景。在你的人生中,需要持续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是我真正在意的?什么又是真正重要的?不是说你会得到一个最终答案,而是要始终在问这个问题。成为自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应该成为、可以成为的自己,是在认识自己之后展开的相应行动。圣吉说:“你要花费你的一生,坚持不懈地问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并以此来调整人生的方向。”因此,成为自己追寻的热爱,而非众人眼中的机会。正如柯林斯所说:「成就伟业是困难的,一路上会有很多艰辛,如果不是从热爱开始,如果动力不是来自内心深处,一旦遇到艰难险阻,或者取得小小成功,你就容易停步不前。对我来说,热爱就像是内在的小小永动机,永不停止。我为什么要停止?我太热爱它了,尽管确实很难。」这也是马奇所讲授的来自《堂吉诃德》的领导力课程。堂吉诃德以“身份”,而非“结果”行事。堂吉诃德不关心结果。他关心的是成为自己,成为一个严格的骑士。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句子是“yo séquien soy”——我知道我是谁。因为他知道他是谁,所以他采取行动。领导力大师们还有一项共识:领导力的修炼,也是人生的修炼。乔治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培养领导力品质,“回报不仅是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人,而是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马奇指出:“领导力的基本问题和人生的基本问题,没有什么不同。”来自印度的管理学者德巴希斯·查特吉告诉我们:如果说到目的,印度人的理解根本上是指人的发展——那是终极目的。因此,领导者的任务不仅是自己进行人生的修炼,还是带领其他人进行人生的修炼。查特吉说:引导人们找到他们的自我——找到他们在肉身之中作为精神存在的宏大意义,这是领导者的第一项任务。这也是我把领导力作为我的“专业”的原因。我认为这不是关于领导力,而是关于人生。因此,组织领导力的中心问题其实是:如何创造一个组织,帮助自己和他人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我从这些大师身上获益很多,他们启发我写出了《领导力十律》。领导力十律就是领导力的八项修炼,加上领导力的两个核心:承担责任和解决难题。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