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热点热议:外企为何变得不香了?
曾经外企是一个无比光鲜的职业选项。
然而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外企已经褪去光芒走下神坛,失去了往日职业鄙视链的顶端位置。
一个数据可以证明——
据《2020中华英才网第18届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报告》,当今大学生求职首选企业顺序分别是——国有企业41.68%、民营企业32.13%、政府机关 / 事业单位14.10%、三资企业12.09%(包括外资和合资)。
很显然外企已经不再是毕业生们的首选,那么这一切到底是如何悄然发生的呢?下面由广东合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
1
外企不香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薪酬竞争力的下降。
注意:这个下降其实是一个相对价格的下降——
在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我们国家的整体收入和国外的差距是极其巨大的。
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差异下,外企即便是给发达经济体正常工资工资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由于当时国内居民收入整体水平绝对值太低,外企薪水优势依然是非常巨大的。
今天尽管我们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仍然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在一二线城市,其实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某种意义上说国内的其他工作岗位的工资得到了有效上涨,此时外企就不再具有薪酬上的绝对优势了。
2000年,外企拿四千毫无疑问是高薪;
2020年,外企拿2万,吸引力就要打折扣了。
时代变了。
2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几乎所有产业都属于百废待兴,在发展的绝对水平上都属于刚刚起步,而此时外企已经经历过上百年市场经济体系。
因此几乎在任何行业外企都意味着先进生产力。
从这个意义上,他们在理念、体系和技术上都值得学习,彼时国人愿意进外企,是因为外企的确能学到先进的理念、技能、技术和管理水平。
以广告行业为例,曾经的4A公司,他们的品牌营销打法的确非常成熟,无论是外资品牌国内企业都乐意将广告预算交给他们,因为的确能带来可观的回报。
然今天广告行业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
第一,本土的广告人和广告公司也逐渐崛起了。
既有蓝色光标这类广告上市公司,也有叶茂中、华杉等个人广告IP,中国巨大市场孕育了他们,他们的确更懂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
此时4A的相对吸引力在某种意义上就被削弱了。
比如,今天的一个本土的新消费品牌在做广告的时候,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更愿意找小马宋这样的新兴公司或者某个创意热店,整个市场的选择变多了。
广告行业的第二个冲击就是媒介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迅速崛起让专门生产”Big idea“的传统广告公司受到直接冲击,新的玩法变成了CPC、OCPX,变成了归因分析和ROI计算。
主角变成了互联网平台和他们的代理商,大师消失了,变成了无数的广告优化师。
外企的技能没有变化,但他们重要性就被削减了。
3
在国内巨大市场的大背景下,一些特定行业的本土企业创造力得到有效的释放,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赶上并超越外企了,最典型的莫过于互联网行业。
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本土打败了所有同行,无一例外——
腾讯QQ打败了MSN,百度打败了谷歌,阿里打败了亚马逊和eBay,Tik Tok甚至在全球的短视频领域打败了Facebook。
注意,这并不像有些人认为是监管所致,在谷歌退出中国之前,它和百度市场份额的差距就非常大,而电商并没有监管,阿里也打败了它的外国同行。
从这个意义上,水土不服的互联网外企并没有表现出先进生产力,至少在中国本土市场是这样。
是滴,今天的计算机毕业生几乎不会考虑去亚马逊中国了,因为它自己都快退出中国了。
4
台湾宏碁的施政荣在1992年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的理论。
他把一个产业链从研发制造到市场销售所创造的价值画成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两端高、中间低,因此被称之为微笑曲线。
在微笑曲线中,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而在过去,这两端都由外企把持。
因此,当时外企受欢迎就变得理所当然了,彼时的他们的确创造了最多的价值。
现在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国内企业也在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迈进。
比如,花西子在散粉这个细分赛道超越国际品牌纪梵希,而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全面领先任何国外同行,这些就是中国品牌和技术崛起的一个缩影。
5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市场的演进,中国人自我实现层面的需求也开始迸发,而在外企规范近乎死板的风格让国人自我实现难度变得非常大。
如果一个人在骨子里有创业的基因,那么选择外企可能就不是一个最理性的策略。
因此近些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外企职业经理人离职创业或加入中国的创业公司,这背后是在创业或加入中国公司意味着职业天花板变得无限高,在自我实现上有更多的可能。
这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种文化自信,崇洋媚外在新一代年轻人中不再变得普遍,互联网原住民们对本土的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企的吸引力。
6
必须要指出的是,外企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外企中有苹果、特斯拉,也有家乐福、柯达。
外企的吸引力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行业层面的衰退,比如不仅家乐福衰落了,本土的国美也衰落了。
另一部分外企吸引力下降是因为其价值创造的部分并不在中国。
比如苹果和高通,中国的毕业生选择去腾讯而不是苹果中国、高通中国,是因为苹果高通创造最多价值的设计、研发环节并不在中国。
如果Offer变成苹果总部、高通总部和腾讯总部,答案或许就会变得不一样。
当年宝洁的管培生之所以受名校毕业生追捧,是因为它价值创造的部分——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就在本土。
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品牌市场的黄埔军校,因而无数优秀的名校毕业生趋之若鹜。
并非所有的外企都在失去吸引力,有一些金字塔尖的行业和外企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他们依然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比如金融公司,比如基础软件公司,比如精密仪器公司。
7
广东合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小编认为,外企当年的崛起和今天地位的下降其实是中国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
而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或许是让中国的本土企业成为其他国家的外企,像Tik Tok一样向世界输出中国品牌和中国技术,而这条路注定任重道远。
本文摘自互联网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公司好不好,看HR就知道了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HR如何解决跨部门沟通带来的困扰?
- 南沙科金控股集团携手合协EHR软件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我有五年招聘经验”“不,你根本没经验!”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只要认真搞,没有什么KPI搞不挎的企业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ChatGPT能否成为一位资深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