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干货分享:组织自我成长的三个关键

发布于 2021-9-26 10:29:59   阅读次数:


广东合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小编认为,在技术驱动环境巨变的时代,对于共生型组织而言,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自我成长和实现能力依然是极为重要的能力。这需要组织在依赖或附属于其他组织的同时,还要增加自身技术实力,唯有如此才能拥有真正的竞争力。

 

持续创造力成就了共生型组织的自我成长,而创造力的背后除了创意人才的输入和产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让组织在一个快速成长、不断创新的生态之中。

 

达成这一点的关键是一套让更多组织成长的解决方案,而正是技术在这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我们称这套方案为“技术穿透”。

 

实现技术穿透,达成组织成长,组织成员需要实现三个关键:愿意放弃自己固有的优势和行为习惯、拥有开放学习的心态和行动,以及能够在技术框架下展开沟通和信息共享。

 

01

放弃固有优势与习惯

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被视为是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的过程,与此同时,他认为创新是在生产过程中内生的,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自此,创新的基因被不断地植入到组织中,成为组织突破自身局限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备条件,而创新的时效性从根本上证明了创新是不断放弃和重启的过程。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普遍发生的事情,利用新技术或者新模式进行颠覆的情形,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而在这一系列的颠覆与被颠覆中,新的可能不断呈现,新的机遇不断出现,组织已经不能够仅从既有的思维和惯性理解环境。

 

以柯达为例。

 

柯达的专业气质十分浓厚,但它忽视了新生活方式里影像行业的变化,数字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传统成像技术成本高昂、设备笨重以及不能永久保存的弊端更加明显,在数字呈现技术的冲击下束手无策,最终如作家章诒和所讲,柯达「像一个壮汉猝死,像一个勇士牺牲」。

 

放弃固有的优势与习惯,已经成为组织开启创新的第一步。组织需要放弃已被实践证明不再有效的思维和惯性,重新用新的思维看待机遇和竞争,用实践开启新一轮的创新。

 

02

开放学习的心态

在创新方面,有些组织会陷入对个人神话的误区。不可否认,某个人可能会在某项或某几项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组织整体的创新必须通过整体的努力形成。

 

对此,共生型组织坚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坚信一个成功的创新方案必须是在组织愿意采取创新活动的前提下进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还是组织中弥漫的气氛,都会影响创新活动的成败,而组织文化正是塑造这些非正式的人际关系与企业氛围的主要动力。

 

此外,共生型组织能够在实际行动中激励与支持创新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创新产品或服务进行商业化的可能性。其中,组织领导者对创新的态度是促进组织创新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因为他们是创新性文化的原始导入和影响因素。

 

更重要的是,共生型组织具有更自觉的学习心态。创新所带来的是「一切皆有可能」,这就使得我们需要更强的学习力,更加开放去了解、欣赏与学习。

 

同时,今天的创新更多要来源于协作与共生环境,因此更需要我们开放自己,欣赏别人,借鉴和向其他人学习。因为开放学习会带给共生成员集合的智慧,会激荡每一个成员的创造力。

 

当然,开放学习的心态,还包括对待「失败」的宽容和欣赏。

 

以华为为例,华为是一家非常重视研发投入的企业,将自身的研发能力视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将今天的研发投入视为华为明天竞争力的基础。

 

但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巨大的研发投入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带来对等的回报。因为研发以创新为主,创新本来就是试错的过程,创新项目不一定都会成功。大但是华为有很高的容错率,在研究上允许员工犯错,给研究人员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倡导员工放手去尝试。

 

所以说,共生型组织借助于开放学习,鼓励组织成员的创新以及组织成员间的创新,同时也保有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风险的存在,允许失败的出现。

 

03

技术框架下的沟通与共享

共生型组织将创新视为一种常态,它们不仅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创新成功的表现和征兆,而且能够把创新的工作习惯传递给每一位成员,让创新成为基本的工作形态以及日常的思维习惯。

 

谷歌是一家伟大的创新性公司,除了为员工提供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还非常重视对员工之间技术信息的共享和沟通的引导。谷歌独创了「20%时间」的工作方式,允许工程师用20%的时间自由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现在被用户喜爱的谷歌新闻、谷歌地图的交通信息等都是20%时间的产物。

 

20%时间制」的创新最宝贵的地方不在于由此诞生的新产品或新技能,而在于它不仅鼓励了员工与工作上不常打交道的同事相互合作,而且激励员工锻炼新的技能,培养创新的思维,由此培养出更多精干的创意精英。

 

创意无处不在,谷歌重视激发公司内部员工的创意,同时也善于利用外部的资源实现突破。

 

比如,谷歌的地理团队在最初绘制谷歌地图的时候,世界上并没有非常完备细致的地图。为了更快地搜集地标数据,Map Maker诞生了,它的出现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完善地图,每个人都可以把地理信息标注上去。最终,谷歌工程师核对无误后再把信息完善地绘入地图中。这种创新性的做法,汇集了普通人的力量,使问题得到了更高效的解决。

 

在技术改变成长的今天,共生型组织借助于技术框架来展开沟通与协同,用新的技术方式、新的共享服务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共生型组织各个成员的成长。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这不仅需要敏锐的创新能力,而且要设计有效沟通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参与的成员可以达成共识,而设计让成员能够使用的技术框架,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兴的是,就如谷歌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展开在技术框架下的沟通与共享,并取得了越来越美好的协同创新成效。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