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干货分享:数字化建设的五个抓手

发布于 2021-6-15 9:40:49   阅读次数:


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抓手。有了抓手,我们就可以提纲挈领,举重若轻,以点带面。反之,如果没找到、找准抓手,工作就变得无从着力。这就好比拿东西,如果有把手或提钩,东西就好拿;如果是圆不棱的一块,那怕只有几公斤,拿起来也会非常费劲。

 

数字化建设也要有抓手。数字化建设的抓手可以从数字化要素中去寻找,比如,网络、数据、模型、流程、场景,等等。笔者把前三种成为数字化建设的技术要素性抓手,代表的是使能,是阳光;后两种称为数字化建设的社会要素性抓手,代表的是需求,是土壤。

 

在数字化建设中,技术要素必须与社会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唯有此,数字化才可能是好的解决方案,才可能成为组织的先进生产力,数字化建设才有可能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其中任何一种要素为抓手,一门深入,引出和整合其他要素。

 

网络

网络提供的是“连接”的可能。因为有“连接”,才能实现所谓的“网”。从最早期的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流行的物联网,可以连接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是一切皆可互联。

 

因为有网络所提供的连接能力,组织就可以做好“加法”。通过产业互联网,组织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获得上游的原材料和配套资源。通过消费互联网,组织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触达海量的市场和客户,充分享受人口红利所带来的规模效应。

 

网络是一切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前提,而网络所连接的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为数字化建设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六度关系理论告诉我们,不怕人们做不到,就怕人们想不到;只要敢想,你就能联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在数字化建设中,通过物料联网、设备联网、能源联网、产线联网、环境联网、产品联网、服务联网、员工联网、用户联网,等等,组织就可以重塑自己的运营体系、组织架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并生态中占据有利位置。

 

开发上线组织的官网、开发上线用户App或微信小程序,为料箱装上RFID,等等,本质上都是在网络上做文章。

 

数据

有人说数据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石油”,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先生”的角色。对任何人、任何组织来说,数据是公平的,不公平的是不同的人或不同组织对数据的认知和使用。

 

在数据时代,除了传统的关系型交易数据,组织更要强化自己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以及时间序列型数据的应用能力。

 

数据是有价值的,而高价值的数据往往以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比如文本型数据、图像型数据、动作手势型数据、声音型数据,其典型代表如社交媒体数据,消费者行为数据,等等。实际上,人工智能的主要价值就是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的认知能力。

 

当前,很多组织并没有积极地进行数据能力,包括数据生产能力、数据存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等的建设,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应用上甚至是空白,用“坐在金矿上讨饭吃”来形容他们是非常贴切的。

 

通过物联网所采集到的数据大多是时间序列数据,它们的特点是海量、一维和时效性强。时间序列数据如同一现昙花,如不及时予以应用,其价值将一瞬而逝。有的制造型企业,买了很多昂贵的设备,却并没有有效地利用设备PLC所能提供的时间序列数据。

 

模型

模型是数据应用和展现的高级形式,包括预测、归类、排程等各种用途的算法模型,设计开发中用到的几何模型,工程分析用到的物理模型,服务型制造中的数字孪生体,等等。在本文中,笔者要着重强调的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在未来数字化建设中将能起到的创新性作用。

 

根据陶飞教授等人的观点,数字孪生由实体部分、虚拟部分(往往是实体的几何模型)、连接、数据、云服务等构成。与传统式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相比,数字孪生充分整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所提供的使能,其使用特点体现为功能丰富、交互界面直观生动,等等。

 

数字孪生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借助数字孪生,组织不仅可以对物理世界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在不影响物理世界的情况下对物理世界的运行进行仿真和优化,甚至能进一步地对物理世界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做到以虚驭实。

 

随着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BasedDefinitionMBD)在制造型企业的广泛实施,随着5G通讯技术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基于数字孪生的商业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在未来的某一天,没有数字孪生的产品或服务将没有其市场空间。

 

流程

网络、数据和模型是从技术的角度讲,流程,以及后面要讲到的场景,则是从社会或商业的角度来讲,代表的是社会活动的形态,代表的是组织价值的逻辑。

 

流程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字眼,管理界从上世纪80年代就大谈特谈业务流程优化或业务流程重组。可让人非常遗憾的是,在很多组织中,业务流程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或者说,这些组织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治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手段。

 

业务流程是组织价值链的载体,决定了组织的运行质量、效率、速度和成本。

 

在管理上,业务流程需要以客户为中心,端到端地设计和运行。在治理上,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与组织的战略要求对齐。在成熟度上,业务流程有初始级、可重复、已定义、已管理、已优化等不同发展程度。

 

无论是从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治理,还是从业务流程的成熟度推进,业务流程的数字化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抓手。具体来说,通过数字化建设,组织的业务流程可以从标准化走向可视化,再走向透明化和可配置。

 

场景

场景所实现的是业务用例(businesscase),是组织与员工、组织与客户、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结合(engagement)。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数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们服务。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服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场景的数字化,服务的是人与物、人与数、人与事等之间的交互,而交互好坏的考量是用户的体验。

 

为了提供好的用户体验,组织需要了解用户的使用行为和习惯偏好,然后再针对用户的行为和偏高提供合适的渠道、触点、展现形式和操作路由,这都要基于用户体验旅程来设计。

 

不同的用户,其行为和偏好是不同的,所以组织要针对每个用户做用户画像。为了了解用户在场景中的实际行为,组织需要对相关触点进行监测,并结合用户画像,推送与用户偏好相匹配的数据和界面。

 

另外,组织还可以通过触点数据的分析,不断地优化触点和场景的设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这都需要结合数字化来实现。

 

以流程为抓手,组织可以优化自己的运营体系,实现卓越运营。以场景为抓手,组织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亲近顾客。数据和模型的应用,则为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当然,这都需要建立在网络的有效连接上。

 

作为数字化建设的五种要素,网络、数据、模型、流程和场景,都可以作为组织数字化建设的抓手,帮助组织将数字化建设向更广阔的纵深推进。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