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行业慧眼:华为,为什么敢“造车”?
近期因“造车”华为又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其实,近几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华为要造车的消息,华为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辟谣。
华为不生产新闻,但华为不断地被关注,被C位,这对于华为未必是好事,因为华为的性格像理工宅男,自创立起,就喜欢远离尘嚣,安安静静地专注于自己想干的事,但如同任正非一样,人不在江湖,江湖上到处都有他的传说。
确切地讲,华为并没有造车,故“造车”需加引号。
其实,华为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筹划“造车”了。2020年10月,公司董事会常委会在《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已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和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实华为不但在“造车”,华为还在“挖煤”、“杀猪”、“玩音乐”。
这有任正非的话为证:
2021年2月9日在202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任正非向员工发出了呼吁:“我们的科学家、专家、天才少年、博士、优秀的工程师拿上你的‘手术刀’,参加我们的‘杀猪’、‘拉煤’、‘音乐’的战斗。”
01
华为为啥“不务正业”?
华为要干什么?这不是不务正业吗?这不是有违初心了吗?
回溯以下任正非的讲话,或许能看到华为“造车”的端倪。
2018年7月13日,任正非在上研所听取无线业务汇报时,发表了题为《在攀登珠峰的路上沿途下蛋》的讲话,其中就明确地提出了“造车”的设想。
“在车联网模块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把新产品的价格降到极低,支持合作厂家加载我们的芯片,将来我们也以综合模块在不破坏竞争对手的市场规则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车子有多大量,车联网模块就有多大的量,成本降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建立了一堵城墙。”
“我们说无人驾驶,其实是一个珠穆朗玛峰,是一个领袖型产业。我认为无人驾驶是基础研究,支持科学家为理想而奋斗。”
“无人驾驶就是爬珠峰,爬山过程中,有人可以半路去放羊,有人可以半路去挖矿,有人可以半路去滑雪,……。把孵化的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这就是‘沿途下蛋’。”
“我们现在很多公司,把无人驾驶作为产品目标,若果它失败的时候,我们就要网罗他们的人才,就让他来我们这里母鸡下蛋。失败的人都是理想太大,平台太小,到我们这来,我们的平台很大,那不就成功了嘛。我们反过来要拥抱失败人才,不仅仅是拥抱成功人才。”
“其实骂我们最厉害的人就是我们的老师。客户骂我们最厉害,我们才有今天的进步。所有挑毛病的都是在给我们上课,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就会抵制这些建议。年轻人人是很厉害的,是这个世间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做出来。”
2014年11月6日任正非在第四季度区域总裁会上的发表的题为《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讲话时,任正非早就提出了有关“造车”等的设想。
“有人会说我们机会主义,就是要逼你转型,就像当年逼余承东一样,消费者BG不就转型过来了吗?我对老余讲,相信未来两三年,华为公司终端的质量会大幅度提升,让它惯性往下走。你们这棵桃子树上一定要结西瓜,不能就只结桃子这一种商业模式。因为桃树的树干,就是公司共同支撑平台(如服务平台、维修平台、财务平台……),根状体系要分不同客户去吸取不同营养。你们要有多种商业模式,很多公司都有窍门,桃子树上如何才能结出西瓜,你们要去好好思考。”
同样在2014年,任正非还有《喜马拉雅山的水为什么不能流入亚马逊河?》、《洞庭湖装不下太平洋的水》、《风物长宜放眼量》等文章,都有与此相关的论述。
02
华为造车,是早有图谋
透过任正非的讲话,归纳起来看,可否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华为“造车”早有图谋,起码可以追溯到七年前,并不是一时冲动所为。这非常符合任正非的决策特征,他自言只关注三年后的事,重要的事情不着急,谋定而后动,纸上先谈兵。
任正非始终惯行的决策理念是:“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才有正确的理论;有了正确的理论,才有正确的战略。”而从方向洞察到正确的战略,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
第二,华为“造车”只不过是在攀登珠峰的征程中沿途下的蛋之一,是桃树上长出的西瓜之一,“挖煤”、“杀猪”、“音乐”等也是蛋,或是西瓜。如任正非所言:“我们要承认现实主义,不能总是理想主义,不能为了理想等啊等啊。我们要在攀登珠峰的征程中沿途下蛋。”
第三,华为“造车”没有偏离主航道,依然聚焦于主航道,依然是走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华为不会背叛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会背离自己的战略抉择,不会动摇自己的战略自信。
华为“造车”依旧坚持的是“一定是多路径、多梯次的持续创新”、坚持“范弗里特弹药量”(在战略突破口聚集人才,以及多梯次的人才布局),通过多路径“可以快速找到战略机会的突破点,或勘定边界。清晰战略突破点后,要敢于但永远不要关闭其他路径的研究,它至少可以培养开放思想的人才。”
早在2018年的EMT决议中就提出:“华为不造车,但我们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并在2020年10月份再次重申:“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所以,不必因华为“造车”而担心偏离主航道,华为是一家能够自律的公司。
第四,华为“造车”不是真正的造车,它是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创新技术为真正造车的企业赋能,是围绕行业特征及客户诉求,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公司创造价值新空间。
华为领先的激光雷达、自研的毫米波、车载芯片架构与算法、摄像头芯片和智能监控摄像头技术等均处于是世界领先的业界一流地位。与传统的造车相比,传统车厂则倾向认为车是未来的主体,而上面存在一些计算机的单点。未来汽车的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汽车计算机化)。
正如4月18日在阿尔法S发布会后的群访环节,华为再次强调:华为会作为智能部件供应商,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把华为的自动驾驶硬件、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带进更多厂的产品里,而搭载了华为各项智能汽车技术的阿尔法S华为HI版更是最直接的证明。
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xx都造车了”,此话意味深长。有著名大咖评论: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后半句不敢认同,是对华为的低级别误读)。
03
华为为什么敢“造车”?
接下来,人们还会担心华为“造车”的前景问题,换言之,需回答华为为什么敢“造车”?
1. 战略定位准确
决不造车,只为造车企业赋能。坚守主航道,严守产业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势而为,坚持客户导向。定位现实主义,构建理想,实现突破领先,是华为从战略洞察到战略是实施的三部曲。有梦想,总会有奇迹,华为就是一家被梦想驱动的公司。在主航道的研究要坚持多路径、多梯次、多场景化的道路不动摇。
“未来的胜利是极简的胜利。如果我们能做到极简,这世界还有谁能打赢我们”(任正非语)。
2. 战略时机
“我们进入新的成长领域,应当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平,有利于发挥公司资源的综合优势,有利于带动公司的整体扩张。顺应技术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市场变化的大趋势,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能使我们避免大的风险。只有当我们看准了时机和有了新的构想,确信能够在该领域中对顾客作出与众不同的贡献时,才进入市场广阔的相关新领域。”
3. 战略措施压强
华为长期坚持的压强原则(《华为公司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我们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在认准的产业领域中,坚持杀鸡用牛刀,坚持大炮打蚊子,坚持使用“范弗利特炸药量”,坚持“一点两面三三制”,坚持“鲜花插在牛粪上”,坚持乌龟精神,坚持阿甘精神,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也没有攻不开的城墙。
其实,当华为的竞争对手,或者被华为认作竞争对手,并非好事,华为以往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已经说明这一点。
4. 华为强大的学习能力与标杆管理能力
学华为不一定学的会,如果一定学华为,学会其一点就够了,这就是学习华为是如何学习别人的,尤其是如何向一流标杆企业对标管理的。华为坚持的就是“一杯咖啡,吸纳宇宙的正能量”,“一桶糨糊,粘结全世界”。
如任正非所言:“所以你们要利用好公司内外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加大前瞻性、战略性投入,把握先机,构筑面向未来的技术及人才优势,能够持续地活下去并且还能活得很好。”
5. 强大的自我批判能力与自我修正能力
任正非认为:“我认为在蓝军问题上,我们构想的是一种思想和精神,而不是一种模型,自我批判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打自己,本身就是蓝军思维。”
一旦选错了战略方向,华为还有强大的战略纠偏能力。如任正非所言:“一旦我们战略突破口选错了,我们立即转向,仍然有一批精干的轻骑兵等着领导我们大部队转换队列。”“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进攻就是进攻我们自己,永不停歇,直到死的那天。”
6. 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铁军
在保持方向大致正确的前提下,关键就在于组织的活力。同时光揽天下英才,打破人才金字塔,持续地熵减,构建像谷歌秘密博士军团一样的华为军团,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队伍。
在此,引用华为一位员工在发布会结束时的心声:“作为最直接的参与者,我陪着它从零到一。被别人质疑、嘲笑、讽刺和打击的声音从未消失,但也从未想过放弃。压力大到靠药物才能睡着,但也从未想过停下来。一直以来,常常会忍不住哭,会气得摔杯子、想骂人,但发现无数研发兄弟们义无反顾、全年无休,为了这辆车奋斗无息,我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一辆车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无名英雄。”
7. 打胜仗的思维与信仰
华为骨子里的特质,是不服输,敢亮剑,以“打胜仗”为信仰,在保持理性的同时,人,充满了血性;组织,充满了张力。他们要对胜利有极度的渴望,有极度坚韧的意志,对失败的极度羞耻感。对结果极度负责的态度。
早在二十余年前华为就认识到:“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本文摘自互联网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公司好不好,看HR就知道了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HR如何解决跨部门沟通带来的困扰?
- 南沙科金控股集团携手合协EHR软件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我有五年招聘经验”“不,你根本没经验!”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只要认真搞,没有什么KPI搞不挎的企业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ChatGPT能否成为一位资深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