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说说企业发展从“狼性文化”到“磁性文化”

发布于 2015-4-25 9:03:58   阅读次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小编认为,从宏观的国家层面,我们的市场经济脱胎于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转型早期,全社会普遍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这时提倡狼性文化无异于一剂猛药,晴天霹雳。

从中观的行业层面,民营企业大都后起于竞争性领域。无技术、无人才、无市场、无保护是他们身上的固有标签。这时除了像狼一样地凭一腔热血和斗志旺盛外,别无选择。

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民营企业不但白手起家,而且贷款难、融资难一直如影随形。这时客观上也需要通过狼的高效来更多、更快地获得市场份额,赚得自己的第一桶金。

一方面着眼于员工的手勤,希望员工在困难面前都能像狼一样地使出浑身解数,轻伤不下火线,不遗余力,特别能吃苦。另一方面着眼于员工的胆大。希望员工在对手面前总能如狼一般地主动出击,敢于刺刀见红,两军相遇勇者胜。

透过如狼似虎、豺狼当道、狼烟四起等广为人知的汉语成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中国文化对狼的认知基本是负面的。因而,仅管提倡狼性文化的主观动机也许在反抗那种沉闷而僵化的大锅饭文化,在培育员工勇猛顽强的壮志豪情,但客观上却会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凶恶、冷酷、残忍、嗜血、野蛮、无情之感,容易给人以错觉和误导,特别是当这样的狼性文化又恰恰被片面强调时。

比如,有的企业只知道让狼奋不顾身地去觅羊,却不知道给狼吃肉。工作时,狼是食肉动物;休息时,狼又成了食草动物,像华为那样肯与员工分享利益的中国企业毕竟还是凤毛麟角。

又如,文武之道,本来须一张一弛。但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放大狼的不畏艰险,不怕疲劳一面,鼓励员工没日没夜地做拼命三郎,把工作当作人生的唯一,短期可能还只是让员工身心交瘁,长此以往,则一定会有诸如跳楼、精神失常之类的恶果产生。所以,这也正好解释为何狼性文化的支持者大多是老板,而反对者则是员工的反差。

磁性文化的本质就是企业要有意识、有效率地增强对各种目标对象(或利益相关方,如股东、员工、顾客、政府、社区、供应商、行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如此,奉行磁性文化的企业将是一个大磁场,其中的每个职能部门、业务单元、团队、个人则是一个个中、小、微磁场。并且,无论是大磁场,还是中、小、微磁场,其要诀都不外:

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目标对象是谁?其次要分析目标对象的需求何在?再次要让目标对象得到充分满足。抓住了这三点,就抓住了增强企业和个人磁性、吸引力的牛鼻子。

很显然,磁性文化的培育不但要求企业要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员工渴望从企业等到什么?企业怎样去满足员工的需要?同时也要求员工能换位思考,为企业着想:企业对我有什么要求?我如何成为一个对企业有价值的人?基于磁性的吸引是双向的、交互的,否则就会像把磁铁与铜板放在一块的道理一样,孤掌难鸣。

所以,千万要注意,不断地增强磁性不单是股东、企业、上司的事,而且是员工、下属、职业经理人的事,甚至包括顾客、政府、社区、供应商、行业组织等一切利益相关方在内。

制度管理,以制度为管理的对象,旨在为企业建立简洁、高效的运行秩序。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基础,其要点在于一严二合理。所谓严,体现在制度的拟定过程中,要以严谨的态度深入调查,不同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严密顺畅;体现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有力,无高低内外之别。所谓合理,体现为制度管理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竞争的规律,要遵循天理人性。严与合理是制度管理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严,才能体现合理;只有合理,才可能做到严。

情感管理,以员工的情感为管理对象,旨在从人之常情出发,关心员工生活,努力为其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亲和力。情感管理能有效弥补制度管理之不足,变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比前者为柔,重在“布恩”;后者为刚,重在“立威”。企业管理只有刚柔相济,恩威并举,方可使员工心悦而诚服。

创新管理,以创新活动为管理对象,旨在激活员工的创新潜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管理能及时调整企业中那些陈旧的、过时的条条框框,使之不断产生新观念、新方法、新产品,从而使企业在有序中含无序,肯定中有否定,稳定中求发展。

梯进的三种管理,各有其特定功能,仅有制度管理,企业将成为一潭死水;仅有情感管理,企业会成为一团乱麻;仅有创新管理,企业将失去其存在的根本。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都是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的协调一致。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