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走上管理岗,你必须扮演好的3个角色

发布于 2024-9-26 10:31:23   阅读次数: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55年提出“管理者角色”(The role of the manager)的概念。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所以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责任大体上分为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 a business),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此管理者必须做到:一是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目标?二是谋取组织的最大效益;三是“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managing manager)。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时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必须做到:一是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二是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三是培训下级;四是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3)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 workers and work)。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一是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二是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理各类各级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亨利·明茨伯格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又可进一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又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头头,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管理者有时出现在社区的集会上,参加社会活动,或宴请重要客户等,在这样做的时候,管理者行使着代表人的角色。 

 领导者角色。由于管理者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重要责任,他们必须在工作小组内扮演领导者角色。对这种角色而言,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无论是在与组织内的个人和工作小组一起工作时,还是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都起着联络者的作用。管理者必须对重要的组织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能够在组织内外建立关系和网络。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由管理责任的性质决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信息角色,具体又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三种角色。 

 监督者角色。管理者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管理者通过接触下属来收集信息,并且从个人关系网中获取对方主动提供的信息。根据这种信息,管理者可以识别组织的潜在机会和威胁。 

 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他们作为信息监督者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 

 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 

3)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决策角色具体又包括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种角色。 

企业家角色。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以便发现机会,并对所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 

 干扰对付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或解决问题,如平息客户的怒气,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或者对员工之间的争端进行调解等。 

 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 

 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谈判上,管理者的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工作小组。 

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扮演好以下3个角色。



1、灯塔者



灯塔,代表着方向和光明。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像一座灯塔,不仅具备领导才能,更懂得激发团队。



一是指明方向。你想带团队走得更稳更远更久,指明方向变得非常重要。



员工为什么愿意跟着你?是因为他们迷茫,不知道前路在哪里。



而你知道要去哪里,你知道方向在哪里,你知道未来在哪里。



你也许没有百分之百的答案,但你知道的比他多,你有方向感。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里,别人怎么敢跟着你走?



就像一场战役,如果你没有远见,没有任何的规划,是没有人敢跟着你的,因为没有任何希望。



所以,作为领导者,你要比其他人看得更远一点,要知道方向在哪。



二是提供信心。实现目标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很多变数,沮丧倦怠无时不在,此时,信心显得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紧要关头,更要提振团队信心,树立希望,带领团队一起渡过难关。



遇到逆境、困难,人的本能反应,确实是焦虑、抑郁、情绪化。



所有人都可以焦虑,你不能焦虑。所有人都可以沮丧,你不能沮丧。



好的领导者,即使人心惶惶,也会把信心传递给组织的每一个成员,成为团队的定海神针。



当大家处于迷茫和不确定时,能用自己内心的火,燃起大家重新战斗的欲望。



三是以身作则。很多时候,员工不仅会看你怎么做,更在意你怎么做。



一个管理者,要求别人做到的事,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是很难获得下属信任的。



因为你是团队的领头羊,你在团队里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



我曾经见过一个管理者,和员工盘点客户时,总会给客户贴上一些标签,“土包子、土皇帝”。做关单动作时,会称之为“杀猪”。



你经常这么说,员工就会听进耳朵里,就会对客户很随意。



因为下属看到的,都是你的行为表现。你自己都做不到,他也一定不会做到。



你想获取员工的信任,以身作则是第一位的。



员工不会干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干的时候,你会冲在最前面。



所以,如果你今天是一名管理者,你必须要以身作则。



只有你的作风、为人,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才会相信你,愿意追随你。




2、自驱者



坐上管理岗位,你会有 “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也会产生“高处不胜寒”的无助。



在工作中,你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它们会不断挑战你的极限。



如何做到始终坚持而不轻言放弃,是对你的一项长期考验。而要经受住长期考验,就要成为一个“自驱者”。



首先,成为发动机。刘润在他的新书《关键跃升》中,讲过一个公式:管理效率=动力 x 能力 x 沟通 x 协作。



他把经营团队,比作开赛车。让一辆赛车跑起来,首先得有燃料。



燃料不够,动力就会不足,动力不足,就会驱动不力、不稳,跑不快也跑不长。



因此,作为领导者,你要成为团队的发动机,帮助团队成长,突破极限。



这就需要你,具备能做某事的“欲望”、做成某事的“成就感”、要做某事的“使命感”,以及率众做事的“信仰力量”。



其次,适应孤独。领导者越往上走,就会越来越孤独,这是必然的。



也许很多人,会疑问:领导者每天都处在团队之中,前呼后拥,怎么可能会孤独?



但其实,当上领导者以后,你就能切身感受到,自己确实很孤独。很多委屈,你得自己承受,要学会给自己舔伤口。



你会像一块夹心饼干,既要承受上级的压力,还要承受其他团队、员工以及客户的刁难。



同时,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的处境。他们不但不理解,还会给你出很多难题:“你是领导者,这些问题,就该由你来解决。”



克林顿曾经在达沃斯说过,如果有30%的人,同意他的决定,他已经高兴坏了。



因为你在这个位置,看到的东西越多,能理解你的人就会越少。



所以,成为领导者,我们要学会适应孤独,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最后,保持清醒。走上管理岗位,你身处复杂的环境,各种声音,会纷至而来、不绝于耳。



这时,清醒变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陷入迷茫时,你能不能迅速搞清楚:



究竟发生了什么?发生这些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发生的事情对自己、对团队,造成了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还会如何进一步恶化?



作为领导者,你不仅要了解问题发生的根源,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还要不断更新自己对环境的认知。



克劳塞维茨曾说:“领导者必须具备在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心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眼力。”




3、利他者


1973年,日本曾爆发了一次石油危机。当时,很多日本的企业,都纷纷裁员,减少支出,以求“保命”。

京瓷公司,也受到了波及,订单直接锐减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很多人,都劝稻盛和夫赶紧裁员,但他却回应说:

“如果能利用到员工的时候,就把他们找来用。当他们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把他们赶到街上去的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吗?”

在那段艰难的时期,他没有裁掉一个员工。

他让十分之一的人继续工作,剩下的人或学习,或打扫卫生,工资还是照发。

员工们,也因此对他感激不已,纷纷想办法,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这个结果,也正应了他说的那句:“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但很多管理者,在管理中,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

老板交给他一件事,永远想的是,做这件事,对他是否有价值?

眼中,只有他自己,没有别人,不去想如何帮助团队。

人心都是相通的,你怎样用自己的心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怎样的心对待你。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好的领导者,不是成就自己的完美,而是成就他人的完美”。

你一个人强是没用的,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卓越的管理者,会成为价值创造者。

什么是价值创造者?他会想清楚,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能为员工创造什么价值?始终把成就员工,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如果你不懂得成就他人,你很难凝聚众人,你就会成为光杆司令、孤家寡人。



任正非曾讲过一个观点,我很认同,



“作为管理者,你最大的成功是你部下的成功,而不是你自己的成功。”



一个领导者,如果你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员工很难一直追随你,他不可能跟着你喝西北风。



你能做的,就是要带领下属一起创造辉煌,做出成绩,员工工作才有奔头。



第二,能为团队创造什么价值?管理者,要持续不断为团队注入能量。



一个团队最终能走多远,首先要看你有多大的能量。



如果你不能持续不断为团队注入能量,团队就会不稳,团队不稳,就很难拿到想要的结果。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能量和毅力,可以征服一切。”



作为管理者,你的能量,就像汽车的燃料,燃料充足,汽车才能勇往直前。



其一,会让业绩增速。通过不断打胜仗,不断把业绩推向新高。



其二,能让组织发展。能让更多好苗子跑出来,让所有员工的能力得到锤炼。



其三,培养真正的兄弟情。因为兄弟情,大家可以背靠背一起奋斗。



最后,能为自己创造什么价值?永远把员工排在第一位,最后才是自己。



在成就他人的同时,别人也会反过来成就自己。



人心都是相互的,你肯为他人撑伞遮雨,别人才愿意为你铺路架桥。


最后,总结一下:领导力大师约翰H.曾格,提过一个著名的因果律:领导者→员工→客户→公司利润。它告诉我们,糟糕的领导者,会让员工士气低落和技能低下,无法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进而导致公司利润滑落。一个好的领导者,通常都会扮演好3个角色:灯塔者、自驱者、利他者。


管理者的三重角色——管控者、领导者、指路者。

其中任何一个角色拎出来也许都不是很难,或者说自己至少对某一个角色是非常在行的,否则也不会上升到管理岗位。但是管理要想做好,就必须三者皆备,同时做好这三个,这就不太容易了。

管理者的三重角色分别是:
1、管控者(俗称管家)
2、领导者(俗称老大)
3、指路者(俗称教练)
每个人都觉得管理者应该是领导者,我说啥下面做啥,指哪打哪。但实际上往往是做不到的,因为这个角色,需要其它两个角色的支撑。

从技术升管理的,最缺失的往往是管家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需要专门的技能,这类管理人员从来都没有学习过。
从职能升管理的,最缺失的往往是教练的角色。这样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创造真正的绩效,最后沦落为官僚分子。

管理者不是自己把事情做好、做完的角色,而是让其他人员能够把事情更快、更好地完成,所以管理者的工作都是关于他人的,是为他人发挥力量而创造条件的人。

第一,管理者需要促进他人的工作:
目标需要设定,计划需要分解,过程需要跟进,结果需要评价,这些都是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具体做事的方法和点子,应该是具体从事工作的人来想,来解决问题。事情做不好,往往不是因为不会做,而在于实施差。要想实施好,就需要管理,简单来说就是PDCA循环
所以需要做计划、记录、观察、评价、反馈。而这些全都需要数据、事件、信息进行支撑,否则就变成拍脑袋管理,最后变成独裁官僚。而所有数据、事件、信息,都要靠管理人员进行记录、统计、汇总。

第二,管理者需要影响他人的心理:
管理人员需要影响人: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开心,满足,幸福。只有开心的服务员,才可能做出好服务;只有满足的厨师,才能用心做菜。这些不可能靠硬性的制度规定、KPI、监督能做到的。

第三,管理者需要做出判断和决定:
确定工作重点,确定优先顺序,预测工作结果,判断工作质量,发现工作不足;员工只用负责安心干活,而干什么活,如何干,需要管理者来确定。不然就会变成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互相拆台,不欢而散。
这分别是三个角色的工作,三个角色都不能缺位,缺了一个就难以履行好干部的职责。

管家要掌握这些技能:计划,交代,教导,检查,记录,交流,精进,结算,奖惩。

教练要拥有这些资源:资历,经验,眼界,教训,系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大要形成这样的结果: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统一目标,确认目标,赋予共同的愿景。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