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走上管理岗,你必须扮演好的3个角色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55年提出“管理者角色”(The role of the manager)的概念。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所以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责任大体上分为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 a business),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此管理者必须做到:一是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目标?二是谋取组织的最大效益;三是“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managing manager)。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时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必须做到:一是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二是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三是培训下级;四是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3)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 workers and work)。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一是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二是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理各类各级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亨利·明茨伯格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又可进一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又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 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头头,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管理者有时出现在社区的集会上,参加社会活动,或宴请重要客户等,在这样做的时候,管理者行使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 领导者角色。由于管理者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重要责任,他们必须在工作小组内扮演领导者角色。对这种角色而言,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③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无论是在与组织内的个人和工作小组一起工作时,还是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都起着联络者的作用。管理者必须对重要的组织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能够在组织内外建立关系和网络。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由管理责任的性质决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信息角色,具体又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三种角色。
④ 监督者角色。管理者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管理者通过接触下属来收集信息,并且从个人关系网中获取对方主动提供的信息。根据这种信息,管理者可以识别组织的潜在机会和威胁。
⑤ 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他们作为信息监督者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
⑥ 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
3)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决策角色具体又包括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种角色。
⑦企业家角色。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以便发现机会,并对所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
⑧ 干扰对付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或解决问题,如平息客户的怒气,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或者对员工之间的争端进行调解等。
⑨ 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
⑩ 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谈判上,管理者的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工作小组。
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扮演好以下3个角色。
所以,作为领导者,你要比其他人看得更远一点,要知道方向在哪。
1973年,日本曾爆发了一次石油危机。当时,很多日本的企业,都纷纷裁员,减少支出,以求“保命”。
京瓷公司,也受到了波及,订单直接锐减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很多人,都劝稻盛和夫赶紧裁员,但他却回应说:
“如果能利用到员工的时候,就把他们找来用。当他们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把他们赶到街上去的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吗?”
在那段艰难的时期,他没有裁掉一个员工。
他让十分之一的人继续工作,剩下的人或学习,或打扫卫生,工资还是照发。
员工们,也因此对他感激不已,纷纷想办法,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这个结果,也正应了他说的那句:“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但很多管理者,在管理中,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
老板交给他一件事,永远想的是,做这件事,对他是否有价值?
眼中,只有他自己,没有别人,不去想如何帮助团队。
人心都是相通的,你怎样用自己的心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怎样的心对待你。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好的领导者,不是成就自己的完美,而是成就他人的完美”。
你一个人强是没用的,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卓越的管理者,会成为价值创造者。
什么是价值创造者?他会想清楚,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能为员工创造什么价值?始终把成就员工,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最后,总结一下:领导力大师约翰H.曾格,提过一个著名的因果律:领导者→员工→客户→公司利润。它告诉我们,糟糕的领导者,会让员工士气低落和技能低下,无法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进而导致公司利润滑落。一个好的领导者,通常都会扮演好3个角色:灯塔者、自驱者、利他者。
管理者的三重角色——管控者、领导者、指路者。
其中任何一个角色拎出来也许都不是很难,或者说自己至少对某一个角色是非常在行的,否则也不会上升到管理岗位。但是管理要想做好,就必须三者皆备,同时做好这三个,这就不太容易了。
管理者的三重角色分别是:
1、管控者(俗称管家)
2、领导者(俗称老大)
3、指路者(俗称教练)
每个人都觉得管理者应该是领导者,我说啥下面做啥,指哪打哪。但实际上往往是做不到的,因为这个角色,需要其它两个角色的支撑。
从技术升管理的,最缺失的往往是管家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需要专门的技能,这类管理人员从来都没有学习过。
从职能升管理的,最缺失的往往是教练的角色。这样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创造真正的绩效,最后沦落为官僚分子。
管理者不是自己把事情做好、做完的角色,而是让其他人员能够把事情更快、更好地完成,所以管理者的工作都是关于他人的,是为他人发挥力量而创造条件的人。
第一,管理者需要促进他人的工作:
目标需要设定,计划需要分解,过程需要跟进,结果需要评价,这些都是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具体做事的方法和点子,应该是具体从事工作的人来想,来解决问题。事情做不好,往往不是因为不会做,而在于实施差。要想实施好,就需要管理,简单来说就是PDCA循环。
所以需要做计划、记录、观察、评价、反馈。而这些全都需要数据、事件、信息进行支撑,否则就变成拍脑袋管理,最后变成独裁官僚。而所有数据、事件、信息,都要靠管理人员进行记录、统计、汇总。
第二,管理者需要影响他人的心理:
管理人员需要影响人: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开心,满足,幸福。只有开心的服务员,才可能做出好服务;只有满足的厨师,才能用心做菜。这些不可能靠硬性的制度规定、KPI、监督能做到的。
第三,管理者需要做出判断和决定:
确定工作重点,确定优先顺序,预测工作结果,判断工作质量,发现工作不足;员工只用负责安心干活,而干什么活,如何干,需要管理者来确定。不然就会变成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互相拆台,不欢而散。
这分别是三个角色的工作,三个角色都不能缺位,缺了一个就难以履行好干部的职责。
管家要掌握这些技能:计划,交代,教导,检查,记录,交流,精进,结算,奖惩。
教练要拥有这些资源:资历,经验,眼界,教训,系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大要形成这样的结果: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统一目标,确认目标,赋予共同的愿景。
本文摘自互联网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每个HR都应该知道的100个薪酬知识点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劳动纠纷别犯难,来这里教你一招成功化解!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人才梯队建设的三个原则与三大要素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延迟退休政策发布,HR需要做什么?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刘润:如何激活员工?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如何处理员工劳动争议(4/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