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高大上”的管培生,怎么成了打杂的?
据北京商报援引中国慈善家杂志6月11日报道,今麦郎公司近期对其新入职的76名“郎子管培生”进行了一场为期七天的封闭式特训。
特训的第一天,新员工们就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一到达基地便完成了80个俯卧撑,随后是一系列高强度的训练项目,包括数百个深蹲、负重60公里的徒步行军,以及一项被称为“城市生存”的特别任务——向陌生人求助并共进晚餐。
“魔训管培生”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管培生培养方式的广泛关注。管培生项目(简称MT),原本是大型企业培养未来领导者、为管理层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加入这一行列,管培生招聘逐渐泛滥,成为许多应届毕业生眼中的高端岗位,他们将其视为职业发展的跳板,竞争之激烈不亚于考公考研。
看似双赢的局面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对于那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的企业,“伪管培”现象屡见不鲜,培养流于形式,导致管培生离职率居高不下。
这让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倍感头疼。下面我们来探讨能引导管培生实现蜕变的关键因素,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
文化融合的培养创新
很多企业认为,管培生作为未来领导者,文化认同远比能力来得重要。企业文化的培养,作为塑造未来领导者的核心要素,是管培生项目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文章开头魔训管培生事件,是基于塑造狼性文化而采取的常规军训方式。
但依靠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压力测试,并不能真正培养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人才。
《第二届中国管理培训生项目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提到,“管培生离职这一现象,88%的企业对其离职原因进行了调查,与企业文化不匹配、与工作无关的个人客观原因、个人能力问题是离职的最主要原因。”
面对职场新生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00后,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培养方式。
这一代人追求自主、平等、认可、开放的工作环境。
有趣的学习方式,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是他们所期待的。
有的企业把文化活动的设计权交给管培生,让其企业文化参与感和创造力得到最大激发。
如,谷歌公司有一项“20%时间”政策,允许员工每周花费20%的工作时间来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旨在激励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
这样的制度借鉴到管培生项目中,让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化主题策划“我是首席文化官”的活动。不需要高强度的身体压迫,照样能玩到员工心里。
激活拧巴的导师制
管培生项目,遭到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或核心员工排斥,觉得管培生留存难、培养周期长、成本高。
有些老员工有被替代的危机感。
有些视野有限的管理者觉得,管培生在轮岗过程中花费很多带教成本,最后却为其他部门做嫁衣。
这导致被指定为导师的管理者和资深员工心存不情愿。
带教过程敷衍了事,把组员不愿意接手的活交给管培生,或者让管培生多看,得不到充分的动手机会。
管培生成了部门的边缘人物,并没得到有效的技能培养,走马观花的低效。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浪曾是微软的管培生,他表示,“在培训期内,虽然每到一个部门都会为你指定一位有经验的导师,也会经历很多岗位的工作,但因为轮岗的规则,你可能很难成为导师悉心培养的对象,对方也只会提供给你一些较为分散、琐碎的培训,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根本无法真正有经验地积累和提高。”
要打破带教的僵局,关键在于重新构建管培生项目的价值主张,建立共生共赢的导师文化。
一些企业在传统的新人导师制基础上,设计了更具激励性的奖励方案。
例如,在轮岗过程中,通过开展技能挑战赛,对排名靠前的管培生导师给予丰厚奖励。
同时,将导师职责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导师角色与个人业绩目标相结合。
此外,通过定期举办表彰活动,公开认可优秀导师的贡献,并在晋升和领导力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权。
正如保罗·J·迈耶所言:“激励就是一门艺术,让人因为自己想去做而去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
我们需要找到能够触动管理者内心需求的激励条件。
除了激励机制,建立导师与管培生之间的双向评估机制同样重要,以确保带教过程的质量。
这种评估不仅能帮助管理者在反馈中提升自身能力,还能让管培生在没有权威束缚的环境中,提供坦诚的反馈,为管理者提供宝贵的不同视角。
通用电气(GE)是最早实施“逆向导师制”的公司之一。
让新人担任“老人”的导师,以求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资深员工也能与时俱进、跟上步伐。这同样可以运用在管培生项目中。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双向协同
很多应届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非清晰且坚定。
为了应对面试获得OFFER,只是临时对考题做了准备。
在管培生培养过程时,一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可能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或能力,忽略管培生的发展意愿和发展目标。
仅提供常规的管理课程、心态培养课程和专业课程。
管培生离职率高,部分原因在于培训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跟工作岗位不匹配而离开。
因此,帮助每一个管培生澄清其职业生涯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个人的职业满意度和发展潜力。
在管培生项目中,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帮助管培生识别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
也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由管培生成长起来的资深员工介绍不同岗位角色和进阶过程,让管培生了解各种管理路径的可能性和要求,引导其进行自我探索。
一些管培生项目的发展路径图不够清晰,只是笼统地展示了管培生可能到达的高级管理职位,但什么时候到哪个阶段,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要求,没有详细说明。
因此管培生糊里糊涂进了坑,一年多时间都在基础岗位轮岗,仍感到终极目标遥不可及,最后选择躺平离开。
针对每个管培生制定详尽的职业发展路径图,清晰展示从管培生到高级管理职位的各个阶段及其要求。
是对每个管培生的负责,也能激活其主动获取所需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基础。
任务驱动的成长路径
没有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创新。并非只有在课室里上课,或者进行野外拓展,才能达到培训的效果。
作为管理岗储备人才,最核心的技能是能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而这恰恰不是教学能应对的。
情境化的任务包,要求管培生参与到真实或模拟的业务项目中,通过实操来筛选合格人才,能更直观看到管培生的优缺点。
这些项目可以是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流程优化或客户关系管理等,揉合了跨部门协同、客户服务、项目统筹、创新等多维能力考察。
管培生在操作任务包时,被鼓励设定具体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负责。
任务场景嵌入在日常工作中,让他们真实理解到自己的工作如何贡献于企业的整体成功。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管培生被迫走出舒适区,迎接挑战,这不仅加速了他们的成长,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言,“成功的人是那些在机会来临时准备好的人。”
最后
很多企业的管培生项目生态并不完善,并不妨碍我们发挥创新思维,在人才加速培养的关键点上下功夫,打造以人为本、一人一案、结构合理的有效路径。
本文摘自互联网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如何实施福利计划(3/3)(152)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如何进行员工劳动保护(1/4)(153)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HR怎么做背调?看这篇就够了!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员工拒绝跨市调动,不去报到坚持在原岗打卡构成旷工吗?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如何才能从管理者上升为领导者?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管理冲突的七个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