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宫玉振:变局时代,企业如何保持定力?
发布于 2023-7-11 9:38:43 阅读次数: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太多的动荡:新冠疫情对市场需求造成的冲击深远而复杂,地缘政治持续不稳定带来的能源价格压力,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迭代对各行各业将造成何种影响仍然尘埃未定……“想回到过去那个相对确定的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已经不可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宫玉振认为,对于商业世界的管理者来说,要想思考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把视线从商业世界放宽到军队、政治、国家可能是最好的他山之石。为了提炼出不确定时代中管理的底层逻辑,宫玉振在新书《定力》中,引经据典并结合现代商业案例,从战争与历史的维度强调了管理者在变局时代中的战略决策能力、应对困境能力以及驾驭周期能力这“三力”的定星盘——长期主义。变局之中,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更加稳妥的道路,而那些短期能获得利益恰恰看起来最为稳妥。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赛道上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不得不花上好几倍的力气才能获得以往花上一倍力气就能获得的利益,这就是所谓内卷。“金黄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长期主义就是那条“人迹罕至”的路,才是跳出眼前内卷式竞争的最好选择。20 世纪末,中国电信推出了小灵通,年销售收入曾高达100亿元,许多企业都看到了这里头的赚头,纷纷提交了开展小灵通业务的计划,华为管理层也不例外,但任正非出乎意料地否决了这个计划。理由是:小灵通注定是一项短暂的过渡技术,3G 才是未来。错过小灵通,华为会丢掉一大块利润,但这错过 3G,就会影响华为成为一家伟大企业的进程,这才是根本的失策。当时3G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都还没有商用,但华为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并在2009 年获得了国内的 3G 牌照。正是因为华为当年在 3G 业务上的“豪赌”和持续投入,才能够把所有竞争者都甩在了身后。而小灵通一集基本上在主流市场上消失了。亚马逊的前 CEO(首席执行官)贝佐斯讲过: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放到未来七年,和你同台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长期主义者做决策就像高手下围棋,可以看到三步、五步之后,甚至看得更为长远,而有些人走一步看一步,只顾眼前。不可否认,长期主义太难坚持了。人类本能地会更看重眼前的收益,况且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时代。但我们仍然要选择长期主义,因为与短期主义相比,长期主义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从目标感来讲,方向感和动力是人生成功和组织成功所需的两个非常关键的条件。如果一个人只知投机,那么他即使精于算计、苦心经营,也无法走得长远。投机者的路会越来越窄,处境会越来越差。更主要的,是失去了拥有更好未来的可能。而长期主义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持续的动力。从认知上来讲,短期主义是以浮躁应对浮躁,以短视应对短期;而长期主义赋予我们全新的认知框架,让我们在浮躁多变的时代看清哪些是喧嚣、泡沫、杂音。以长远的视角想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不要什么,内心才能有定力;有了定力之后才能展开深层的思考;展开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得到最好的结果。从行动上来讲,长期主义可以赋予我们眼前的行动以深远的意义,让我们的努力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以棋局为例,如果缺乏长远布局,落下的单个棋子很可能就是废子。只有用清晰的战略将每一步棋串在一起,单个棋子的战略价值和意义才会真正体现出来。从竞争的角度来讲,正如前文所述,长期主义是跳出内卷式竞争的最好选择。亚马逊的前 CEO贝佐斯曾问过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会复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并不是所有人或组织都会选择长期主义,在长期主义的道路上,你不会遇到多少竞争者,也能节省更多精力投入创新。首先,长期主义要求我们保持觉醒。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短期主义的一面,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要意识到长期主义是个人和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可能性的唯一支撑点。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随时警惕短期主义的冲动,要有意识地选择并不断强化自己的长期主义特质。人和组织都是可塑的,长期主义是需要被激活也可以被激活的。长期主义是一种价值观,也可以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以长期主义为准绳来校正我们的行为,保证我们不会偏离长期主义的主线,如此一来便不容易滑向短期主义而不自觉。其次,长期主义要求我们保持信念。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但希望和创新往往存在于未来之中。想要成为长期主义者,你必须相信你的信念,才能实实在在地看见你的未来,这样未来才会变成真正的现实。乐观主义者选择相信未来,而悲观主义者更容易只看到眼前。但是,一旦失去对未来的信念,就会放弃长期主义,追求短期利益。人对未来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忍受向上攀登时的寂寞和痛苦,就越有可能自我突破和自我实现,并从中获得巨大成就感。要进一步成为身体力行的长期主义者,我们需要“相信”以下六点:长期理性可以让你从更大的框架、更高的视角、更长的时限来思考你遇到的问题。不要让短期的理性导致长期的非理性,要相信你的长期理性一定是对的。克制与耐心是人类理性最高贵的品质。相信长期的力量,你就可以具备这样的品质。强烈的信念是人和组织最主要的力量来源。无论是历史上的战争,还是现代的商业,弱小的组织最终取得胜利的核心原因之一一定是一以贯之的强烈信念。不仅如此,长期主义领导会吸引长期主义追随者,短期主义领导吸引的团队成员只能注意到眼前小利。从这个角度来讲,信念、信任、信心、信仰可以在组织内良性地互相促进。竞争在所难免,但敌意和缺乏共赢思维会让你的眼光局限于资源的争夺。从长期主义的看,你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创造出未来的大局,创造多赢的局面。所以,不要只盯着一时的胜负得失,而要着眼于不断演化的大局。相信共生的力量,你才能超越一时一地的得失。基本面包括人才、文化、战略、组织、领导力、执行。是管理中最基本、的常识性要素。它们决定了人和组织到底能走多远。真正就有长期主义的好组织就是通过组织能力的构建、夯实根基来给自己创造取得更好业绩的机会,才可以在动荡的环境中经历大风大浪而岿然屹立。长期的价值创造一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保持正确的大方向,并在这个大方向上持续不断地投入,最终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比你四处出击要大很多。行业和市场中唯一不变的是人类向善利他的大方向,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才会得到社会长期的奖励。只有形成合作、利他、向善意识的社会,才能在进化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当然要追求利润,但是缺乏道德感的企业无法走得长远。长期的成功一定是价值观的成功,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向善的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有长期主义的信念,我们也必须兼顾现实生存的压力。如何平衡当下迫在眉睫的压力与发展行稳致远的组织、着眼未来长远的战略?首先我们要明白,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探索可能性的过程。没人能未卜先知,战略和计划不可能完全是事先的一次性决策,更不可能是仅靠逻辑推导,甚至凭空想象的决策。不要奢望可以一次性制订出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然后完美地执行到底。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出意外。”既然如此,那还要战略干什么?是不是战略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呢?非也,就像战争,战争必须有计划,没有计划或者计划漫不经心,从来都是战略的大忌。但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能一次性地看清所有的过程和细节。意外、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战争史上,完全按照事先计划来实现的战略,只能是例外,而不可能是常态。回看长征,四渡赤水过程中,红军行军路线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因素,这就是一定时间段内相对稳定的战略意图。行动层面所有的变化,其实都是围绕着更好地实现相对稳定的战略意图而展开的。这样,变化就有了不变的轴线。一方面,好的战略一定要提供清晰的战略意图作为长远的基本框架。始终把握总体的战略方向,只有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才不会不知不觉地脱离原有的长远方向,从而出现所谓的“战略漂移”。另一方面,在战略决策中,还要给种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留出足够的随机应变、临机处置的空间,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在动荡而不确定的环境中,战略决策最忌讳的是战略思维过于僵化。不要试图让不确定的环境适应自己的计划,而是让自己的计划和组织的行动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孙子有言:“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其核心就是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双方的实力对比,来决定打不打、如何打,避免计划与行动的僵化。在动荡而不确定的环境中,敏捷的组织是实现长期主义并达成组织的长期目标的保证。以游击队为例,游击队最大的组织特点是机动灵活。游击队中往往没有一个多余的人,所有人都是战斗员。游击队往往是扁平化的,极为高效。作战指挥也往往是分布式的,做决策的人都是听得见炮声的人,一有情况,马上就可以做出最有效的反应。这是一种典型的敏捷型组织,可以随时在行动中调整计划和改变目标,可以适应多种作战环境、多种作战条件、多种作战形态,可以完成多种作战任务,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具有迅速调整资源配置的能力。柔性的组织才能最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抓住动荡中的机会。而官僚化和刚性化的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注定会失败。长期主义能让我们想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不要什么,为内心注入定力。在混乱多变的局势中,拥有看清真相的慧眼,拥有乘风破浪的信念,拥有屹立不倒的实力。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