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阿里新CEO发全员信,推行团队年轻化:职场中年,有点难
发布于 2023-9-13 10:05:48 阅读次数:
9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发布题为《用户为先,AI驱动以创业心态创造更大价值》的全员信,宣布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吴泳铭表示,会根据这两大战略重心,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在全员信中,吴泳铭还对管理团队年轻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目标。4年内,要让85后、90后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创造让更多年轻的阿里人成为阿里的核心力量的机制和文化环境。可以预见,阿里中年员工,即将迎来一场风暴。中年职场,很危险。“突然几年前一阵寒风吹,不知谁裁掉了1100人,让我生气不已。不得不说,华为有些高管,胆子也忒大了,干掉了这么多中浪,居然还把任总蒙在鼓里,自个隐藏的还挺好,厉害呀。“有人说要休息,那你就把官位让给别人吧,有的是人愿意冲锋。”最起码,能在华为这样的巨头企业,坐上“官位”的,大多不都是中年人吗?中国有句老话,“月过中秋清辉减,人到中年万事休。”无论是古代的告老还乡、云游四方,还是现代的中层裁员、末位淘汰。当代职场中年人,不一定“想休就休”,但有时还真是“不得不休”。2017年,海尔裁掉1万多中层;
2019年,腾讯裁撤10%中层,约200人;
同年,京东末位淘汰10%的高管……
各大“裁撤中层”事件,暴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年职场,很危险。前段时间,华为甚至不惜冒着赔偿10亿元的风险,定向清退35岁以上的老员工,共计7000人。“腾讯一两千个总监级干部里,30岁以下的有多少?”
30岁以前,我们是在用身体换钱;
30岁以后,我们用钱换身体,可是我怕干不到40岁。
良叔给很多企业做咨询时,也发现在晋升规则上,大家都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共识,就是对年龄有具体要求,一旦超过某个界限,就不予考虑。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改革开放也有阻力,因为更新老同志观念的难度较大,于是就有了“干部年轻化”的说法。当时对“年轻干部”的定义,就是35周岁以下,自此就有了这层思维定式。如果把目光放的再长远一点,你就不难发现,这不是中国特色:几乎全球所有企业,都在追求年轻化。前几年,美国PayScale对各巨头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年龄中位数最大的公司是惠普41岁,其余的像IBM38岁、戴尔37岁、诺基亚36岁,而谷歌只有29岁,Facebook只有28岁……高潮过后总会有低谷,有时「位高权重」不过是「中年危机」的前戏。“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这话的潜台词是:很多人到了30多岁,就不想奋斗了......以我的见解,并非如此,中年人大多都还是想奋斗的,不过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斯坦福大学科学团队在《自然·医学》发表的研究表明,生命周期中衰老明显的3个转折点,第一个就在34岁。20岁可以996,甚至007,35岁熬个夜,都要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过来。当高强度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常态,当996被鼓吹成一种福分,中年人那颗疲惫的心,该往何处安放?“那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后来我才知道,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如果说20多岁时,工作可以是你的全部,那么工作对于中年人来说,只是一部分。比起20岁时,说走就走的出差,中年人还得提前安排好孩子谁接送?父母生病了怎么照顾?在过去,大部分的行业都看工作经验,资历,越熬越香。当你兢兢业业工作了10年,人老了,知识也老了,就算晋升管理层,也很可能看不懂“后浪”们了。跟努力无关的是,在一些快节奏的高新企业里,中年失业已经成了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基层员工可以与老板直接对话,不就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如果你有幸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常任主管,也别高兴得太早。最近,华夏保险鼓励所有中层以上员工停薪留职,自行创业。这就意味着,这群人好不容易兢兢业业熬到了四五十岁,等着盼着退休,只差临门一脚了,却朝不保夕。良叔在知乎上看到不少人,在问45-60岁能做什么工作?1、倘若你不幸在四五十岁提前退休,再倘若兜里的钱不够你再生活40年,怎么办?
2、别忘了,你的父母尚健在,还指望你赡养。
这种细思极恐的问题,在最先进入老龄化的邻国日本,早已爆发。日本在40、50年代,迎来了两代大繁殖时期,被称为“团块世代”。“团块世代”在日本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有一部日本纪录片《团块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产》,展示了日本团块世代老人的悲苦。他不停地工作,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要肩负起高龄老母亲的护理费用。在日本的《2014年高龄社会白皮书》上有一组数据:在日本,超过65岁,却迫于生计继续工作的人数高达50.4%,超过总数的一半。
在希望继续工作的理由当中,约有 76% 是“为了生存”。
你如果去过日本,就会发现,餐馆、酒店的服务员,基本都是老人。为了有口饭吃,日本老人就算退休也只能再从事一份职业,一直到生命结束。 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8.1%,65岁以上的占12.6%。据《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数据显示,因中国老龄化加速,2017年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经高达37.8岁。随着生育率的一再降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逐渐显现。倘若解决不了中年危机,那么老年危机,也将恭候大驾。“90%的职业,年龄大后都没有前途。
没有前途,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
毕竟,“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谢邀”的光鲜精英,只出现在网剧和知乎里。在宿命和不确定性面前,每个人都无能为力,我也只能奉劝你一句:财富上别爆仓,留好过冬的干粮,永远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精神上别爆仓,情绪再灰暗,也要适当释放,切不可积酿成疾。 身体上别爆仓,无论怎样,健康是你的底线,因为你可能还要工作好多好多年。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