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双十一”为何能成为一种商业文化?

发布于 2016-11-8 15:54:32   阅读次数:


说起“双十一”,最先想到的便是马云和淘宝,8年前,马云提出“双十一”是个购物狂欢节,当时没什么人鸟他,经过他不短的砸钱推广,后来终于成功了,“双十一”为何能成为一种商业文化?

“双十一”临近,这个词汇,或者这个话题近期就像是打攻坚战时候密集的炮声一样,已然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商业现象,甚至是一种普遍的商业文化。这种东西源自互联网,最开始甚至就是某个知名的网购企业的刻意策划和推广;而当初“双十一”最开始的策划者们,估计也没想到他们的点子能够蔓延得这么快,能够以一种横推之势碾压一切敢挡道的商业零售模式。

随着网购的发展势头,给了“双十一”成为一种商业现象和文化的基础土壤。“双十一”就是基于网络而生,没有网络就没有“双十一”。虽然现在一些实体商家在“双十一”的碾压面前,也开始挂起“双十一”促销的横幅,但是相比网络里海量的促销信息,实体店的“双十一”促销,更像是大战之后的零星炮声。

这是一个商业符号渗透到角角落落里的社会,这是一个买方的市场,这是一个卖方角力的环境。买不买谁的商品,顾客说了算;降不降价,降价又会降多少,卖方说了算。但是两者又会相互试探和勾引,看就看谁先受不了谁的“蛊惑”,看就看你相中了谁、腰包里的银子又被谁悄悄地摸去。

这是一个商业社会,而“双十一”就是这个商业社会开出的一朵奇葩。然后这朵奇葩又联系着老公的信用卡(夫妻家庭关系),联系着快递(社会关系),联系着各种商战(商业关系),于是“双十一”就像涟漪一样蔓延出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现象,慢慢地就开始进化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

我们再举出一个有关“双十一”的小段子——老公看完新闻对媳妇说:“北京一快递员每天送200个左右快递,猝死。”媳妇说:“这么年轻就死了,太可怜了。”老公回头,语重心长地对正在网购的媳妇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家庭、社会、商业,甚至是文化,这个小段子里,什么都有了。你懂的。

“双十一”为何能成为一种商业文化?阅读了本文相信读者心中已有答案。“双十一”这种影响模式能一直发展下去吗?

解析“双十一”背后的消费痛点及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而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购物,大到家具、电器,小到洗手液等生活用品。而网购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其中的电子商务及其营销模式是人类社会利用互联网的伟大创造,由于没有实体店的店租等负担,省去中间商环节以及现代物流业的发达,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开始便赢得不少年轻人的喜爱,电子商务将颠覆传统的生产关系。便捷、便宜、潮流是其吸引力的重要原因,甚至创造出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欢节。

数据显示,今年的全网交易额度为1229亿元,再次创造新纪录。然而,商业文化土壤的差异也会导致“互联网+ 网购”异化为双十一这样的非理性消费狂潮。可持续的消费观荡然无存,投机分子便有了可乘之机,劣质商品充斥互联网,“退货”在不经意间成为今年网购的主题词。如果互联网营销不能走出“失信陷阱”,诚信,这个挑动国人神经的关键词,必将使中国电子商务营销模式遭遇滑铁卢。殊不知,在任何商业模式中,产品质量、服务与价格都是永恒的主题。

首先,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网购商业模式发展的一大瓶颈。网络购物中的质量纠纷以及不断提高的退货率,必将使得人们的网购行为越来越谨慎,如何检验货品质量以及各种退货经验正在不断被分享。由于恶性竞争,使得网购成为劣质商品的宣泄口,非理性消费使得“垃圾商品”进入千家万户。如何在“物美价廉”、“物美价不廉”、“物不美价不廉”之间做出选择,成为网购消费者心中纠结的问题。

其次,电商雇人刷屏,行贿淘宝或天猫“小二”以提高排名不但提高了电商从业者的成本支出,而且严重伤害社会诚信,那些被雇刷屏的年轻人良善的内心世界也正在遭受无情的冲击。须知,优惠、方便、选择面广是以诚信销售为前提的。

第三,低价竞争,恶化电商从业者所处的经营环境。没有利润便没有服务。当下电商环境下价格、利润、服务之间的博弈,无利可图之下的电商们以及货品质量低劣,电商们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远了。

第四,“超级恶性竞争”之下的网络购物,使得中国电商快速走向“没有利润的时代”,各种山寨版商品必然挤压现代优质工业的发展空间。“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必然上演,到那个时候,试问:消费者到哪里购买“正品”?在疯狂网购的同时,是否思考一下:为什么国民会不远万里去日本抢购马桶?

经过一夜繁华之后,是到了重新思考如何构建有质量的消费体系、有尊严的消费体系、有诚信的消费体系的时候了。期待着政府、电商平台以及电商企业、消费者共同构建 “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