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文章

合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你如何精明防范求职受骗

发布于 2014-10-11 9:35:50   阅读次数:


“开业急聘:部门主管、办公室文员、仓管、送货员、营业员……”如今,就业市场的招聘广告铺天盖地,面对众多的招聘广告,能否正确、有效地阅读招聘广告,直接关系到求职的成败。广州不少企业人事部经理认为,阅读招聘广告应抱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广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你所需要的信息来。下面,就由广东合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编辑为你介绍如何精明的防止求职受骗。

 

广告不代表真实

 

很多人认为,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的招聘广告,应该是可信无疑的。广州东林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赵先生告诉记者,其实不然,虽然招聘广告一般都有劳动或人事部门的批准文号,但这只表明该广告的合法性,并不代表其招聘行为的合法性。

 

求职者一定要留意那些通过合法广告的“花言巧语”来掩饰的不法行为。赵先生强调,招聘广告是虚是实,是真是假,都可以从广告字眼的“蛛丝马迹”中露出底来。

 

求职者须三思而行

 

广州市劳动部门有关人士在谈到如何识别虚假招聘广告时指出,求职者一定要保持理智而清醒的头脑,准确地捕捉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机会。他为此总结了一些方法供求职者参考。

 

首先,要注重时效性。有少数人事顾问公司,为了壮大声势,在职位推荐中,刊登一些已过期“招聘”,而所报的薪金亦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差异,求职者宜选择信誉可靠的人事公司代为筛选。

 

另一方面,网上招聘专页亦会出现更新不够及时的情况,求职者须注意广告的上网日期及网页的更新频度。由于报纸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因而应聘的人多且竞争激烈,所以,求职者应尽可能早地买到报纸,早点去应聘,以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要注重全面性。招聘广告大致包括六个方面内容:1.广告标题:如:“高薪诚聘”、“某某公司招聘”等;2.公司简介:包括企业名称、性质、主营范围等;3.核准机关:发布招聘广告一定要经过人事或劳动主管机关的核准,广告中还需特别注明;4.招聘职位:包括职位名称、任职要求、工作能力、工作地点等;5.公司政策体现:包括工资薪酬、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学习培训等;6.联系方式:指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码、传真、电子信箱、联系人等。有的应聘者“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往往因错读广告内容而使求职失败。

 

最后,要注重真实性。许多广告都列明见报三天后现场招聘,求职者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打电话或实地考察招聘单位,了解其经营和福利状况,做好思想准备,把握主动权。

 

你会读广告吗?

 

要学会看出广告背后的东西,就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底气足不足 招聘广告以招聘为目的,但企业大都会利用在大众媒体上“亮相”的机会为企业“脸上贴金”。那些在广告上避而不谈企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其规模不会很大。同时,合资企业如果笼统地称为中外合资企业,那么合作双方极有可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至于只留下联系信箱、 BP机号码之类的招聘单位,还是少接触为好,说不定哪天就会“人去楼空”。

 

头衔华而不实 一些公司为了提高入职要求,或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将职务头衔修饰得美仑美奂,有别于一般惯用的职称。

 

长请长有 一些职位长年累月都在报章刊登广告,仿佛永远请不到合适的员工,请注意这可能是某些公司为测试市场动态、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的一种招数。

 

刊登次数过频 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很难招到人或招到人后留不住人,应三思而行。

 

降格以求 以往某职位一般需求大专学历,如广告中明确一般学历及有经验即可,其实,除非申请人拥有丰富经验或表现特别突出,否则难以录取。

 

“急聘”的背后 某些公司附加“急聘”、“大量求聘”等字眼,目的是借助广告大量吸纳新血,在录用后的短期内再淘汰不合适的员工,但是打工仔切勿胡乱申请,以免上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当。

 

应聘要分清“软”、“硬”条件

 

求职者通过广告应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明确招聘要求,尤其要分清“软”条件和“硬”条件,这是提高应聘效率的关键。目前,用人单位对所招聘的员工的种种要求是很明确的,这些要求,对求职者来说,有“软”、“硬”条件之分:“软”条件是有商量余地的;“硬”条件是不可商量的。

 

一位业内人士为我们剖析了一则招聘广告,某公司招聘高级财务人员2名,要求:1.财会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本市常住户口;3.年龄40岁以下;4.有高级会计师职称;5.男性;6.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强;7.秉公办事、作风正派;8.做事有条理,管理能力强。

 

据分析,广告要求的15条是相当具体的,是“硬”条件。如果求职者有一条不符合的话,用人单位是不会接受的。而68条是“软”条件,伸缩性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人都可以说自己能做到,如果求职者“硬”条件完全符合,只是“软”条件稍有距离,也应大胆去应聘,只要在面试中能自圆其说,工作中认真努力,求职是大有希望的。


本文摘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